□河北日報記者 李 巍
不折不扣地去產能,貫穿了“十二五”河北鋼鐵產業(yè)轉型升級的始終。
據統(tǒng)計,“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產能4106萬噸,分別占全國壓減產能的37.26%、43.31%。其中,2011、2012兩年全省壓減煉鐵產能828萬噸、煉鋼產能1413萬噸,2013年壓減煉鐵產能558萬噸、煉鋼產能761萬噸,2014年壓減煉鐵產能1448萬噸、煉鋼產能1302萬噸,2015年壓減煉鐵產能557萬噸、煉鋼產能630萬噸。
這是攻堅克難的征途,我省走得步履堅定,從沒有因為任務重就畏難、風險大就回避、困難多就不為。我省鋼鐵業(yè)產能的“瘦身”,換來的是全行業(yè)綜合競爭力的日漸增強。
不等不靠,不折不扣
——對違規(guī)新建鋼鐵項目或封停鋼鐵設備復產企業(yè)所在地的黨政“一把手”,先免職,再進一步調查處理
今年初,國內鋼鐵市場回暖,曾經一度賣到每噸1500元以下的鋼坯,在今年4月底猛漲到每噸2640元,噸鋼利潤驟升到600元以上。
市場的短期回暖,沒有動搖我省去產能的決心。在日前召開的全省鋼鐵煤炭去產能攻堅戰(zhàn)動員會上,來自唐山、邯鄲等去產能重點市的負責人一一表態(tài),立下“軍令狀”——“十三五”期間繼續(xù)加大去產能力度,絕不增加新的鋼鐵產能,絕不讓已淘汰產能死灰復燃。
2011年,我省著手制定《河北省鋼鐵產業(yè)結構調整方案》,2012年該方案上報國家發(fā)改委,2014年得到批復。在此期間,我省不等不靠,先試先行,主動作為,扎扎實實開展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工作,制定并實施了“6643”工程,其中到2017年底全省計劃壓減鋼、鐵產能各6000萬噸。按照“6643”工程確定的目標任務,省政府與有關市政府簽訂了責任書,將壓減工作納入各地考核指標體系,層層分解落實,確保任務如期完成。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省政府先后兩次組織“周日行動”,集中拆除了一批鋼鐵冶煉設施,為鋼鐵行業(yè)化解產能造勢壯威。
省發(fā)改委有關同志介紹,在壓減產能具體工作中我省也遇到許多新的問題。比如,一些列入壓減計劃的裝備因為已成為銀行抵押物,或因債務糾紛被法院封存,難以拆除。對于這樣的裝備,責成企業(yè)所在縣(市、區(qū))政府對其采取斷電斷水、拆除動力裝置等措施,并要求企業(yè)作出確保不恢復生產的承諾后,報經省政府同意對其進行封停。
為防止封停設備死灰復燃,省政府組織發(fā)改、工信、環(huán)保等部門,并聘請省冶金行業(yè)協(xié)會的專家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已封停設備進行檢查和驗收,沒有發(fā)現復產情況。今年4月22日至24日,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采取“事先不打招呼,到現場再通知當地政府配合,直接進入封停設備現場檢查拍照,當場由企業(yè)負責人簽字確認”等方式,對全省所有封停設備進行了突擊檢查,未發(fā)現封停裝備復產情況。對重點盯防企業(yè),省政府要求企業(yè)所在地縣(市、區(qū))政府抽調有關部門人員24小時駐廠蹲守,確保其封停裝備不復產。
行政問責制度也進一步跟上。今年4月,我省印發(fā)通知,要求堅決禁止違規(guī)新建鋼鐵產能和已封停鋼鐵設備復產,對違規(guī)新建鋼鐵項目或封停鋼鐵設備復產企業(yè)所在地黨政“一把手”,采取先免職再進一步調查處理等問責措施。
去產能,我省各地也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新舉措。唐山市采取“標準約束+差別政策+末位淘汰”辦法,精準推動低效產能加速退出,對停產半年以上的鋼鐵企業(yè)復產實施嚴格監(jiān)管。邯鄲武安市探索制定了鋼鐵產能交易政策,按照企業(yè)產能把壓減任務攤到每家企業(yè),按照每萬噸鐵、鋼產能各100萬元的標準,繳納“鋼鐵產能指標置換交易金”。效益好的企業(yè),上繳交易金,保留產能;效益差的企業(yè)拆爐子,領獎補。目前,借助這個政策,武安已經落實了170萬噸煉鐵、277萬噸煉鋼產能的壓減任務。廊坊市對封停裝備重點盯防企業(yè)采取核定用電量的辦法,一旦發(fā)現其用電量超過核定指標,即采取限電措施,確保封停裝備不能復產。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