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縣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文化積淀深厚,享有“古建藝術(shù)寶庫”的美稱。文廟為歷代帝王紀念孔子而建,是傳播儒家文化的重要場所。正定有兩個文廟,一個是府文廟、一個是縣文廟。今天小編帶你走進正定縣文廟。
正定縣文廟坐落在城內(nèi)僻靜的育オ街(舊稱太仆寺街)上,紅墻灰瓦,古意盎然。它坐北面南,呈長方形,南北長于東西。
正定縣文廟據(jù)清光緒《正定縣志巻十ー》和清乾隆《畿輔通志卷二十八》記載,為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的真定知縣洪子祥創(chuàng)辦,在原來寺院的基礎(chǔ)上建起了前文廟、后學宮,F(xiàn)存主要建筑戟門、東西廡、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廟的正殿,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瓦頂平緩舒展,斗拱簡潔奇大,其結(jié)構(gòu)保持著早期建筑的特點,根據(jù)我國古建筑專家梁思成先生三十年代的調(diào)查鑒定,大殿外表與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建筑極為相似,應(yīng)為唐末五代所建。1991年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羅哲文考察后,也認為此殿創(chuàng)建年代不會晚于晚唐的開元寺鐘樓,比曲阜孔廟的大成殿還早五百年,應(yīng)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廟大成殿建筑。
正定解放以來,文廟曾多次改作它用,但值得慶幸的是沒有造成對該殿五代時期建筑風格的破壞。九十年代移交文物部門管理,1996年晉升國保,1997年文保所投資70余萬元對文廟進行了搶救性加固維修,恢復(fù)了大殿原貌,翻新了東西廡,并依照曲阜孔廟增補了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兩側(cè)有一副對聯(lián):“萬世尊崇稱至圣,千秋景仰奉先師”,各取后兩字為“至圣先師”表達了后人對孔子的尊崇。
殿內(nèi)正中供孔子塑像?鬃用,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政治、哲學、倫理、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研究,并形成了龐大的思想體系,他的思想涉及到社會、政治、倫理、道德、思想、教育等各方面,對我國的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歷代統(tǒng)治者便以王公爵位對孔子予以加封。在封賜抬高孔子的同時對孔子的子孫也大加優(yōu)待,使孔氏家族常盛不衰,成為中國古代封建家族制的典型代表。
分列于孔子神龕東西兩側(cè)的是“四配”塑像。四配是附祭的第一等,因有四人配享故稱四配。他們是儒家門徒中最為推崇的孔子四大傳人:顏回、曾參、孔伋、孟軻。
釋奠禮則是古代學校祭祀至圣先師的一種禮儀,后成為國家和社會祭祀孔子的一種公祭形式。
從2012年開始,在正定縣文廟舉行的釋奠禮,由每年的“春祭”一次,增加為“春祭”和“秋祭”各舉辦一次。其場面非常宏大、隆重,并且規(guī)范,在社會上影響越來越廣。
來源:掌上正定微信公眾號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