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趙立新,繞不過他淵博的學歷、高超的臺詞技巧和爐火純青的演技。大部分人從《見字如面》認識他,讀信時的每一個停頓,每一次放空,都讓觀眾感覺是跨越了時空,林覺民再現(xiàn)讀信。《聲臨其境》讓趙立新進入了更多人的視線,”行走的多語言翻譯機“的他火了,成娛樂圈一股“流量清流”。開掛的語言天賦及精湛演技的海歸學霸,在大眾眼中,趙立新成為了演藝圈一個耀眼的存在。
與文學世界的不解之緣
趙立新從小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就對文學的世界充滿向往,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個習慣,他一直保持至今。
小時候,趙立新父親最早在武漢當兵,退伍轉業(yè)后被分配到新華書店當領導。趙立新兄弟三人,他最小。他的一個哥哥在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讀一些在當時的趙立新看來很奇怪的書,商務印書館出的一些書,哲學家盧梭的書,那些書都堆在家里,趙立新沒事也翻翻,沒意思就放下,有意思的就會多看兩眼,這是記憶中趙立新最早的閱讀啟蒙。
除了父親和哥哥,那時候,他的一個發(fā)小真正開啟了他的文學閱讀興趣。發(fā)小大他十歲,喜歡外國文學,經常會把他讀到的故事講述給還在讀小學的趙立新,聲情并茂的講述激起了趙立新親自閱讀的興趣。就這樣,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趙立新讀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也讀講述納粹如何摧殘人的心靈的《象棋的故事》。趙立新表示,他之所以鐘愛外國戲劇,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兒時閱讀外國文學的經歷。
正是由于這樣的經歷,從小就接觸到了大量書籍的趙立新與文學世界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枚鋼镚兒走上中戲的藝術人生
1986年的時候,18歲的趙立新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在戲劇文學系學習編劇專業(yè)。
當問到當初報考中央戲劇學院的動機,趙立新說,“因為中央戲劇學院是一類大學,文化課的要求要比北大、清華容易。其實當時我不太了解這個學校是干什么的,開始還以為是學唱戲的。加上我當時的班主任是個英語老師,很洋范兒,她推薦我說可以去試試。給了我專門的假去參加專業(yè)考試。”
結果,趙立新通過了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的專業(yè)考試。但他只能三選其一,最后以扔鋼镚的方式,選擇了中戲,從此走上演藝道路。
而這僅僅是趙立新戲劇性人生的開始。
游走海外,從外語白癡到語言學霸
最開始,趙立新在中戲的戲劇文學系學習,因為突出的表現(xiàn),他成為學校第一個跨系轉到導演系的學生。大二結束時,導演系要派一個人去俄羅斯深造,趙立新再次被選中。
以天之驕子的身份考入中戲的趙立新,到了俄羅斯“成了白癡”。這種心理落差,讓他產生了抵觸情緒,最嚴重時甚至裝病不去上課!捌鋵嵓缟系膲毫艽螅冶慌傻竭@里求學,如果語言通不過,連考俄羅斯戲劇或影視專業(yè)大學的機會都沒有,要被送回國,那就丟人丟大了。”趙立新回憶。
不服輸?shù)膫性不時敲打趙立新,也正在這時他遇到了一位俄語老師。很快,趙立新的俄語有了飛速的進步,8個月時間就攻破了俄語。一路開掛,游走瑞典,4個月拿下瑞典語,機緣巧合進入瑞典國家劇院,且以一個黃種人的身份當上主演;回國教書6年后,又投身戲劇兼顧影視,30多年演藝生涯,所演繹的角色深受觀眾認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