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亞成現(xiàn)場揮毫
“師古不泥古,不囿束于習染;出新有度,寄妙理于筆情;正奇入妙,顯神韻而不凡……他的書法以篆用功最甚,肆力于三代典章,以石鼓和西周‘四大國寶’金文入手,起點高,路子正,功夫實。亞成藝術傳承意化強,人文歷史尋繹面廣,深諳中國書法代有通變之妙,近幾年尤重寫意手法不斷強化個性化語言的遞變。其篆用筆圓正,運鋒裹藏內轉,中實動峭,疾澀得宜。結字長短合度,筆運間互為照應。點畫相讓映帶,疏密相當。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中宮緊促,意聚而神不散。謀篇布陣,貌似一隊雄兵,細觀其大小、順逆、起伏、燥潤、向背、疾徐、輕重、聚散均在通變中。分間布白,因體趨勢,避讓排疊,展促向背,此乃明悉‘以正為奇,以收為縱’之奧妙,保證了作品氣格清健,樸茂醇古,骨態(tài)安詳,律韻內涵,可謂得力于‘靜’,透析于‘雅’,呈現(xiàn)于‘雄’,沉積于‘深’……”
這是著名書畫篆刻家言恭達先生對傅亞成書法藝術的評價。
金秋十月,“朝圣·問道”傅亞成書法高級研修班在承德云山飯店舉辦,讓來自國內10 省市的高研班學員和慕名而來的承德書法愛好者一飽眼福,真正領略了傅亞成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學員中,有耄耋老人,也有剛走上書法道路的孩子。來自河南安陽的12 歲女孩關路是專門請假由媽媽陪伴而來,她對記者說:“傅老師的授課方法獨特新穎,我來承德一是學習傅老師的藝術精神,二是開闊自己的眼界,而我的收獲真的是太大了,我找到了自己的路,知道了該怎樣習練書法,也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有用的人!
在研修班學員們臨帖的間隙,傅亞成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起自己的書藝人生,他深有感慨,竟流下淚水……
1 一次邂逅已不舍
中學畢業(yè)后,高大帥氣、儀表堂堂的傅亞成被選進承德一家劇團做了演員。梨園生涯14 載,本已習慣了舞臺鎂光燈與掌聲的傅亞成,只因一次與書法的偶然邂逅便改寫了人生。
“于書法,我之初意只冀圖在唱念做打之外,將閑散光陰連綴起來方覺充實,可謂一派自然,未有成名之盼!备祦喅烧f,20 多年于書藝之路艱辛跋涉,今日終有所成,這既是生命的“眷顧”,亦是自己對藝術的堅守!叭魶]有寒暑不輟對經典的反復練習、苦心孤詣的探幽索隱,就不會成就今天的我。”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書法的無窮魅力深深地吸引了這個年輕人!25 年從來沒有在凌晨兩點半之前睡過覺,也曾孤苦、迷茫、無助,那段難熬的日子全靠心中的信念支撐下來。我一直對自己說,我只做第一,不做第二。小學時學校的百米記錄第一永遠是我,我不允許自己跑第二,我把這種體育競技的精神也用到書法上!被貞洺鯇W書法那段孤獨無助苦澀艱難的日子,傅亞成難抑淚水。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他遇到了言恭達——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書畫篆刻家。“數(shù)年前,亞成從千里之外的承德來金陵問道時,他渾身充滿著對藝術詩化式的抒情表達,他的一句話打動了我,他說,‘多年來我對篆書用功的探索是去追尋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精神印記……’對書法藝術如此迷戀與執(zhí)著,我已深深感覺到這位健實、帥氣而又睿智的北方青年生命的求索……如此義無反顧的堅定,使我對他充滿了信心!毖怨н_被深深地打動,收他為弟子。
2016年,言恭達曾為弟子寫下這樣一段文字:20 多年來,他從舞臺轉向硯邊,從擅長肢體語言的傳遞轉換為精于筆墨情感的宣泄。對時代對傳統(tǒng)心存敬畏的精神救贖,證實了一個真理——一切藝術都發(fā)源于愛,而藝術的價值和內涵則取決于藝術家愛得多深!
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寫篆書開始流行草化,有的甚至支離破碎地追求所謂個性和新奇。而傅亞成的篆書則是以純正的面目出現(xiàn),高雅、文雅而含廟堂氣的書風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正如著名書畫家葉鵬飛所言,凡有成就的書家,都對傳統(tǒng)狠下過功夫,對硯田耕耘有著堅強的毅力和信念……傅亞成的書法之路完全是從注重傳統(tǒng)經典開始的:唐人楷書的謹嚴、“二王”行書的妍逸、皇家書風的端莊威儀,孕滋著他的耕硯意志。他堅守著嚴格的臨池程序:筆法的細究、結字的推敲,伴隨著他的深夜入靜、春秋寒暑。在傅亞成的研書之路上,秦篆的端莊、金文的神秘、石鼓文的蒼茫深深地吸引著他,使他對先秦書法情有獨鐘,因此成了他的主攻方向。與此同時,他又對多種漢碑進行反復研習,以使融今通古。篆隸同研,本身就是一個高起點。
而傅亞成也更注重博學積累和觸類旁通,他講:很慶幸自己從藝之“雜”,音樂、舞蹈、戲曲、主持、武術、導游、烹飪皆有接觸。然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門類,細想來,每一種都對自己書藝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譬如戲曲之唱念做打,亦如書法“提按使轉”,皆言技巧,然生、旦、凈、末、丑五行,同書法真、草、隸、篆、行五體如出一轍,異曲同工;再如音樂委婉高亢亦是書法之輕重疾徐,舞蹈及肢體造型何嘗不是書法間架結構?主持人口才即興駕馭亦如書法筆性之真情流露;武術氣沉丹田、以柔克剛,與書法之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同理;導游員閱歷名山大川,書法家熔鑄古今經典;名廚料理珍饌佳饈,書家厚積精神食糧。哲學微言奧義,史學深邃精密,中醫(yī)陰陽五行,武術剛柔相濟,凡此種種,無不在深刻闡述書法之精髓。
2 問鼎蘭亭最高獎
如今,傅亞成已是鳴響當代的實力型書家,成為中青年書家中的代表人物。尤其是他古雅純正的篆書和隸書,被書界稱為“開辟了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傳承經典的新境界,建立了新的范式”。
而就其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葉鵬飛有言:傅亞成平時創(chuàng)作以大篆為多,他對石鼓文、《大克鼎》和《散氏盤》等名作著力尤深,而且對平時書家忽視的碑額、闕銘等也悉心研習,他的甲骨文作品,亦呈現(xiàn)出清新、純正的面貌;他對隸書用功亦是純情盡心,研習的漢碑、帛書、簡牘、草隸的痕跡,都能在其作品中映射出來,他的隸書作品有篆意多于隸意的,有隸意多于篆意的,亦有純隸意的,變化較大;賞讀傅亞成的作品集,可看到他篆隸作品在整篇上有著高妙的布白,不論是寫篆書斗方還是隸書條幅,除少數(shù)用縱有行、橫有列的布白外,大多采用縱有行、橫無列的形式,寫出了端莊、謹嚴、清純、生動的藝術效果;他的行草和楷書作品在作品集中相對較少,但不失精彩……
備受書壇矚目的傅亞成被譽為“獲獎專業(yè)戶”——
其作品曾摘取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一等獎、全國第二屆楹聯(lián)書法大展銀獎、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大展銀獎、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大展銅獎、全國魏碑書法大賽一等獎以及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提名;入展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當代名家工程500 人精品展、中國當代中青年書法精英研究展等展覽。先后赴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士、意大利等國舉辦個人書法展。被《世界知識畫報》《時代人物》《中國國際航空》等二十余種雜志刊為封面人物。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字博物館、蘭亭書法博物館、美國賽克勒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而2009 年所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創(chuàng)作一等獎,成為中國書壇最高獎獲得者,也是他書法創(chuàng)作的當代高度標志。
傅亞成卻說:“某一個人的代表作之所以稱為代表作,是代表那個時代那個時間段的最高峰,但絕對不是人生中的代表作。我還在累積,還在學習和充電,因為跟古人丈量的時候我才知道自己跟古人差得太遠,差距太大,自己很渺小。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縮小跟古人的差距,見賢思齊就是這個道理。經典,是有時代標桿的,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和文化的純度。經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經典具有歷久彌新的作用,要有傳承性、創(chuàng)新性、時代性、藝術性。把作品放到時代去衡量可能就沒那么重要,所以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出來!
3 漢字使者的夢想
傅亞成將書法藝術視作生命,孜孜以求,義無反顧。更可貴的是,他熱心到全國各地講學,以自己的所學所得帶動書壇新人,推進書法教育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9 月18 日,2017“漢字文化傳播獎”在中國文字博物館揭曉,傅亞成等10 人被聘為“漢字文化傳播使者”。
近些年,他還多次出訪或帶隊出訪國外進行文化交流,將中國書法傳播到世界各地,為弘揚“中國精神”盡心竭力。2012年、2014年兩次赴德國舉辦個人書法展。2013年任副團長率中國藝術家代表團赴美交流。曾多次出訪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荷蘭、法國、比利時、德國、意大利、瑞士、匈牙利、奧地利、迪拜、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盧森堡、意大利、捷克、南非、毛里求斯等國交流講學并舉辦書法展。
一次,應荷蘭松柏軒書畫院及荷中友好交流協(xié)會之邀,中國現(xiàn)代書畫家十人展歐洲行在法國、比利時、荷蘭舉辦。開幕式定在下午舉行,來自荷蘭、意大利、比利時、法國的藝術家以及華人商會的嘉賓紛紛蒞臨會場。中國大使館和海牙市有關負責人及收藏家協(xié)會的領導也出席了儀式。
傅亞成講到,在展廳每一個藝術家展示的作品前,隨處可見如竊竊私語般的交流與溝通,自己雖不通英語,無法用語言溝通,但從他們的眼神與頻頻豎起大拇指的系列表情中能真切感覺到中國書畫藝術的魅力和在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此時此刻做為中國人的確值得自豪與驕傲!
“法國盧浮宮如同北京故宮一樣令世界矚目。當車駛入法國,一組組法國標志建筑便映入眼簾。街道并不太寬,兩旁的繁華使街道更顯擁擠,人流車流交織卻井然有序。穿過繁華鬧市,道路漸寬建筑也更凸顯法國情調。遠遠望去,凱旋門矗立在香榭麗舍大街上非常壯觀!我們迫不及待地穿過摩天輪,快步走向盧浮宮,環(huán)顧四周,令人震撼,其壯觀程度與故宮難分伯仲,這里是世界級藝術殿堂,是真正藝術大師的搖籃。進入盧浮宮,面對一幅幅稀世珍寶,大家?guī)缀跫w失語,面前精美絕倫的畫作讓人震撼,更令人吃驚,用精湛、高超、精美等詞匯無法形容與詮釋大師們的作品,真可謂大飽眼福,在情不自禁中自己的熱淚奪眶而出……這是藝術的魅力,震撼了每一個同行的藝術家!备祦喅烧f,因閉館時間臨近,大家戀戀不舍地走出了盧浮宮,腳步有些沉重,心情更是無法形容,“似乎自己以前對藝術的見解是那樣的膚淺,此時方明白古人所謂‘識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知音’的真正涵義。我深深地體會到為藝須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更要高瞻遠矚、厚積薄發(fā)!”
“所以,我仍要回到起點,腳踏實地,輕松上路!备祦喅梢荒樀膹娜莸ǎ嬖V記者,作為“漢字文化傳播使者”,他仍將以一顆朝圣的心去追逐夢想。ㄓ浾甙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