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系列解析(之二)
第一篇《儒家為什么把一首愛情詩,放在“五經”之首要位置上?》
上一篇,我們已經解讀了,儒家為什么把《關雎》這樣一首愛情詩,放在“五經”之首。
因為儒家重視男女之愛、夫婦之道。
那么,為什么第一篇,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而不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或者“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或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呢?
因為,孔子通過《關雎》這首詩,向人們講明了儒家所倡導的婚戀觀。
《關雎》全詩,都在講如何戀愛。
眾所周知,儒家凡事都講“禮”,那么,談情說愛,自然也是要講“禮”的。
子曰:發(fā)乎情,止乎禮。
你愛一個人,是你發(fā)自自己的情感,很好,沒問題;但你要得到對方的共鳴,就要講“禮”——有合情合理的程序和規(guī)矩。
《關雎》一共五段,把談情說愛的程序和規(guī)矩講得非常完整。

電影《關關雎鳩》劇照
先看第一段——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開宗明義地告訴人們:男女之情,出自天然。君子與淑女,就像一對鴛鴦,是要配對的。
再看第二段——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這里要表達的是:少年鐘情,少女懷春。一個男孩看到好女孩,發(fā)現(xiàn)她就是夢中情人,希望得到她的愛。這叫“發(fā)乎情”。但是,不能強求,要“止乎禮”。
“止乎禮”,不是停止不做什么,而是要合乎程序、規(guī)范地行動,不可亂來。
子不是曰過,“君子好色而不淫”嗎?淫,是亂的意思。好色是正常的,不要亂才是君子的標準。
看到美色,不發(fā)乎情,那不是正常的人,但不能不止乎禮地亂來,否則就是畜牲了。
所以,下面三段歌詞,講的全是正當?shù)某绦、?guī)范。
第三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愛,是第一條件。你看上一個女孩,你要愛她,要非常愛她。
非常愛她的標準,就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睡不著覺,睡著了也得夢見她,這才叫非常愛。
這是談情說愛的第一個程序:先檢查自己的內心,是不是真愛她?非常愛她?

電影《關關雎鳩》劇照
第四段——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完成了第一個程序,確信自己非常愛她之后,就要取悅于她。
如何取悅呢?《詩經》時代的君子們,比較高雅,會彈琴鼓瑟。
至于今天的年輕人呢,途徑就多了,可以邀請看電影,喝咖啡,參觀博物館,共同旅游……
總之,要讓她高興、快樂,讓她也喜歡上你。
這是第二個程序。
第五段——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鐘鼓樂之,就是撞黃鐘、擊大鼓,這是什么意思呢?這是《詩經》時代的大禮儀——婚禮!
也就是說,最后,你要娶她!
一切談情說愛,當以把女孩娶回家為目的。
這是儒家的觀點,是儒家的婚戀觀。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
全詩五段歌詞,第一段講觀點,男女之愛,天經地義;第二段講原則,要愛;第三至五段講程序:要確信愛對方,要得到對方的喜歡,最后要結婚。

電影《關關雎鳩》劇照
原來,孔子編訂《詩經》,選擇愛情詩,也有如此深意啊!
真不知道,千古以來,有幾個學者,能像周非老師這樣,對《詩經》做出如此深刻而生動的解讀?!
事實上,周非老師,不僅為我們解讀《詩經》,還為我們編織了美麗的愛情故事——
由中央新影集團和安徽京之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愛情、穿越、懸疑電影《關關雎鳩》,將在全國院線同時上映。
這部電影的編劇,正是周非老師。

電影《關關雎鳩》劇照
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風情搖曳的江南古城,突現(xiàn)一座古墓。
考古學女博士劉曉鷗與畫家莊孟辰在合作破解墓壁上的奇怪圖形的過程中,意外破譯出了一段埋藏了兩千多年的愛情故事,同時也破解了自己的“感情密碼”。
《關關雎鳩》的歌聲,穿越了2500年,回蕩在人們心頭……
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里有許多華美、生動、纏綿的愛情詩篇。為什么說在愛情詩方面,《詩經》遠遠超越唐詩宋詞?這些華章,又能怎樣滋潤當代人的心田呢?
敬請各位朋友,一邊關注電影上映,一邊聽周非老師繼續(xù)為我們解讀。

著名學者周非在央視《百家講壇》
周非簡介:
周非(筆名),本名周飛,著名歷史文化學者、編劇。已出版《拷問歷史》《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中國思想》等專著10部,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過《中國神話》,著有影、視劇本多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