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起,央行再次降準、降息。年內連續(xù)5次降息拖累了銀行理財的收益率,銀行理財收益不斷萎縮,券商理財趁機攻城略地,用更高的收益吸引銀行客戶轉向證券公司,不為炒股為理財。
一成開戶“新手”不為股票為理財
省會的魏先生近日到家門口的證券公司開了戶,“我不炒股,就是想買一款收益率5.1%的理財產品!蔽合壬f,他從不炒股,日常的理財方式就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但是今年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一降再降,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從年初的5.6%一直降到了現在的4.3%。身邊有朋友買了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比銀行高不少,這讓他很動心。最近朋友告訴他,券商新推的一款5.1%的理財產品不錯,魏先生決定干脆從銀行轉戰(zhàn)到證券,拿出一部分錢來購買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
最近,像魏先生一樣開戶不為炒股為理財的“新手”并不少,各證券公司也在加大力度推廣理財產品。平安證券河北分公司主管個人業(yè)務的負責人介紹,公司每月都會推出幾款主打的理財產品,而且越是股市振蕩期間,理財產品的銷售就越好,很多對行情“拿不準”的股民會把資金暫時轉到理財產品上,不少新開戶的客戶就是沖著理財來開的戶,據他了解,在今年新開戶的客戶中,至少有一成的新股民并沒有投資股票,而是選擇了購買理財產品或者基金,做相對穩(wěn)健的投資。
在財達證券和國泰君安的營業(yè)部,幾款新推的理財產品也很醒目,尤其是超過5%以上的理財產品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和咨詢。財達證券廣安大街營業(yè)部的負責人介紹,券商理財和銀行理財在設計上不同,收益率一般會高過銀行。今年接連降息,券商理財也受到影響,但是多數仍然高過銀行,尤其是大額資金的理財產品更有吸引力。
銀行理財VS券商理財 各有優(yōu)勢
券商理財的大力度爭搶,已經引起了銀行的關注。據記者了解,省會已有部分銀行對開通“銀證通”第三方托管業(yè)務的客戶進行了重點“關懷”,在理財方面,會給這些客戶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盡量留住資金。多數銀行也不再代售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不斷下降,給了券商擴張規(guī)模的機會,業(yè)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理財產品這塊大蛋糕將面臨重新分配。而炒股傭金利潤的下降,也讓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把經營重點轉向了理財,一家證券公司河北分公司的客戶經理說,他們未來的目標是股民與非股民各占一半。
那么,銀行理財與券商理財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根據省會銀行理財經理與證券公司客戶經理的說法,各有優(yōu)勢。銀行理財的最大優(yōu)勢是龐大的客戶群和廣泛的認知度,以及穩(wěn)定的信譽,銀行理財的客戶多數為了“穩(wěn)健”,所以,銀行理財產品盡管產品較少、收益不高,仍然擁有穩(wěn)定的市場。而券商理財的優(yōu)勢是收益率高與靈活度強,目前券商理財的產品線非常豐富,從穩(wěn)健低風險到高收益高風險,門檻從1000元起到上百萬元起,選擇余地很大,理財投向也更為多樣化。缺點是需要客戶先開通證券賬戶才能認購,而且大眾對券商的認知度低于銀行。
專家表示,購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要根據客戶自身的風險偏好來確定,無論是銀行理財還是券商理財,都需要了解對方的實力與投資方向。如果對券商理財不了解,可以繼續(xù)購買穩(wěn)健的銀行理財;如果想嘗試券商理財,最好選擇有實力的券商,查看一下該券商以往的業(yè)績和收益水平,了解管理者的從業(yè)經驗,同時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以判斷風險高低。(記者劉文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