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扶相攜
到死也要“在一起”
抵達成都,公司領導讓曹興梅考慮是否要繼續(xù)上班,她第二天就早早來到公司。
下午回到家,打開門,飯桌上已擺上了一碗鯽魚湯!把,哪弄的?”曹興梅有些詫異!拔易约鹤龅摹!甭犃T丈夫的話,曹興梅沉默了。從那日起,她不再抱怨。
第二天回到家,菜飯又已上桌。曹興梅急了:“你腿腳不靈便,弄啥子嘛!”楊再興拉起她的手說:“以前我工作太忙,總讓你和孩子等我吃飯,F在,就讓我來照顧你。”
每天早上7點,不上班的楊再興還是按時起床,因為腿腳萎縮,他拄著拐棍去菜市場,來回得花上1個多小時。臨近中午,他靠在墻邊洗菜、做飯,一鼓搗又是1個半小時。一天,曹興梅提早回到家,看到丈夫的兩根拐杖搭在灶臺上,身體前傾,靠著鍋沿,一手翻動鍋鏟,一手抖著調味瓶……她的鼻子瞬間感覺有點酸。
身邊很多人主動提出,把孩子送到曹興梅家養(yǎng),也好有個伴。曹興梅最終代養(yǎng)了妹妹8歲的小兒子小周。為了不讓曹興梅擔心,妹妹還專門去做了公證。
5年后,小周上了初中,曹興梅因為擔心輔導作業(yè)不力,讓小周重新跟著妹妹生活。
2001年,楊再興患上癌癥,再也起不來了?粗煞蛏眢w一天天衰弱,曹興梅辭去工作,不善下廚的她,開始琢磨起廚藝。她專門向鄰居請教起梅菜扣肉的做法,這是丈夫最喜歡的菜品。
2002年,臨終前,楊再興希望能把骨灰撒進都江堰,曹興梅則提議葬回老家重慶秀山。楊再興搖了搖頭,“不,我要和你葬在一起!弊詈,曹興梅抱著楊再興的骨灰,葬在自己的老家重慶銅梁。在丈夫的墓地,曹興梅也預留了自己的位置。后來,曹興梅選擇長期定居在銅梁。
每逢公司舉行悼念活動,曹興梅就從銅梁趕回成都。
7月25日下午2點,曹興梅電話響起!拔迥铩彪娫捠丘B(yǎng)子小周打來的,雖然他人遠在上海,這樣的問候電話,她總會接到。
親歷者
“地震震它的,我們干我們的”
唐山大地震親歷者張明發(fā)。
7月25日,張家巷35號院,南充人張明發(fā)感嘆著自己已經“從一個中年大漢,變成了一個老頭子”。
40年前的7月28日,當時36歲的張明發(fā)在一陣搖晃后,一手夾一個孩子,本能地從家中跑出。
坐在街頭,他望著眼前的樓房倒下才明白,“地震來了!”
一陣漫無目的的走動過后,在距離水庫還有十幾米遠處,他才瞥見了全貌,“周圍樓房全被夷為平地”,地上盡是裂縫,開口大到可以伸進一只腳,筆直的鐵軌被擰成了麻花。一片廢墟上,他既悲痛又慶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