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姓鏡頭看身邊十年,這次我們要把鏡頭對準山水自然,看光影中百姓身邊的十年生態(tài)之變。
大屏幕上的這兩張對比圖,分別記錄的是2014年2月和今年2月,石家莊每一天的天空。整體來看,2014年2月大多數(shù)是灰蒙蒙的天,只有兩三張可以稱得上是藍天。那個時候2013年,石家莊的空氣質(zhì)量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倒數(shù)第二。再看今年2月,藍天天數(shù)明顯增多,能見度也高了。
拍下這些照片的是河北石家莊的一位七旬老人,他叫王汝春。從2014年1月開始,他在自家陽臺上拍攝天空,同一地點,同一時段,同一個角度,每天一張,堅持至今。用相機記錄下三千多張城市的“天空寫真”,形成了一本“天空日記”,還據(jù)此制作了“石家莊市空氣質(zhì)量變化圖”。
打開窗戶,探出身子,舉起相機。早晨八點,王汝春老人在自家陽臺上,對準西南方向的天空和建筑物,輕輕按下快門,一張“天空寫真”就定格在相機里。今年77歲的王汝春老人,是一名資深“攝影發(fā)燒友”。退休后,喜歡在好天氣拍照的他深受霧霾天氣的困擾,便想到用照片記錄下每天的天氣。
河北石家莊市民 王汝春:那個時候霧霾比較嚴重,我就想把這種特殊的天氣記錄下來,把它拍一個系列,每天拍一張,跟隨一年下來看看情況是怎么樣的。
從2014年1月起,王汝春把自家陽臺變成攝影棚,開始每天用鏡頭記錄西南方向的天空。今年,老房子裝修,搬到新家他也依然堅持拍攝。外出不在家時,老伴便成了他的好幫手。
河北石家莊市民 王汝春的老伴 趙素貞:我本來是不會用照相機照相的,看老頭每天拍天空的照片這么用心,2017年他生病得需要住院,他還放心不下每天拍照的事,我說我給你拍著照。
這些年來,在家人的支持下,王汝春的拍攝幾乎沒有間斷過,至今,他的“天空日記”已積累了3000多張照片。
為了直觀地比較天氣情況的變化,每天拍完照片,王汝春還會登錄河北省空氣質(zhì)量自動檢測及發(fā)布系統(tǒng),查詢核實當天的天氣情況,在掛歷上記錄下空氣質(zhì)量等級、污染指數(shù)、首要污染物等。每到月底,他還要把當月拍攝的照片存儲在名為“追蹤霧霾”的文件夾里,并一一標注每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和空氣狀況。從2014年至今,王汝春按照每天的空氣指數(shù),匯總制作了這張由近3000張照片組成的“石家莊市空氣質(zhì)量變化圖”。
河北石家莊市民 王汝春:污染指數(shù)100以內(nèi)的都是好天,在上邊100以上的,都在下邊。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出來,2014年的時候,污染天比較多,都在橫線下邊。后來這幾年空氣質(zhì)量越來越好,特別是最近幾年,優(yōu)良天越來越多。2020年和2021年這兩年,基本上是優(yōu)良天了,比2014年翻了一番還要多。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了以后,鳥都來了,每天早晨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引得我家的小貓,成天在陽臺上看鳥。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門的數(shù)據(jù),也為王汝春的“天空日記”做出了權威的注釋:2013年,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為104微克/立方米,到2021年,這一數(shù)值已降到38.8微克/立方米,優(yōu)良天數(shù)269天,占比達七成以上。
近年來,河北統(tǒng)籌推進多項措施,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全省重點行業(yè)化解過剩產(chǎn)能任務提前完成,重污染企業(yè)退城搬遷成效明顯;累計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清潔取暖改造1296萬多戶;大力推進植樹造林……這些措施有效促進了空氣質(zhì)量好轉(zhuǎn)。藍天越來越多了,如今,王汝春的照片文件夾名字也從“追蹤霧霾”變成了“追蹤藍天”。空氣質(zhì)量變好了,天氣好的時候,王汝春也會到那些曾在霧霾天拍攝過的地方,重新拍攝一張以藍天為背景的新作品。
河北石家莊市民 王汝春:咱們石家莊這幾年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又建了許多的街心公園、口袋公園,可以說開窗見綠,出門進園,人們出門就能呼吸新鮮空氣。“天空日記”,我會一直拍下去。希望能看到更多更美好的藍天。
(總臺央視記者 高磊 張譯丹 李楠 河北臺 石家莊臺)
相關新聞:
喜迎二十大丨發(fā)力“去調(diào)轉(zhuǎn)” 壯大新動能——河北認真貫徹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