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國家移民管理局舉行新聞發(fā)布會通報,自2019年4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臺灣通行證等出入境證件實行“全國通辦”,即內地居民可在全國任一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請辦理上述出入境證件,申辦手續(xù)與戶籍地一致。

按照以往規(guī)定,申辦出入境證件需要到戶籍地申辦,這對很多人來說,都需要折騰一番。當下,隨著社會流動的頻繁,工作和戶籍地分離已經(jīng)是很普遍的事,為了辦理出入境證件需要專程往返,耗時耗力,經(jīng)濟、時間成本都很昂貴。
據(jù)估算,2019年將有2100萬以上人次異地申辦出入境證件,實施改革后,僅交通費一項第一年度即可為群眾節(jié)省200億元以上。這是真真正正的還利于民。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緊密,我們國家在國際地位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朋友圈越來越廣,留學、旅游、商務合作、跨國公司等等形式越來越多樣,人民群眾對出國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出入境證件辦理的頻次也越來越高。
怎么樣讓群眾更加方便快捷地辦理出入境證件,不能因為辦理出入境證件而耽誤群眾時間、成為群眾負擔,更不能讓辦理出入境證件阻礙群眾工作事業(yè)發(fā)展,這些問題需要重新被定義。
與此同時,近些年來,4G、大數(shù)據(jù)等科技信息手段日益成熟,為管理部門進行工作機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支撐,讓一些原來想做卻囿于技術手段辦不到的設想變成了可能。
面對時代提出的問題,管理部門必須做出改變,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思維模式對待群眾今天的需求。而這就必然要求,管理部門要運用科技手段,簡化流程,通過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來減輕群眾負擔,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國的出入境證件簽發(fā)數(shù)量一直在遞增,并且業(yè)務辦理流程、時限也一直在提檔加速。去年以來,多地出入境管理部門實施“只跑一次”制度,通過縮短異地辦證時間、非工作日辦證、網(wǎng)上預約服務“讓數(shù)據(jù)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等等舉措減輕群眾負擔。而這一次,力度更大,措施更徹底,群眾受益更廣泛。
仔細回想一下,不僅僅是出入境證件辦理越來越便捷,近些年來,公安系統(tǒng)實施了多項便民措施改革,方便群眾辦理業(yè)務。例如,身份證補辦不用再回戶籍地辦理,部分車駕管業(yè)務可以通過郵局辦理等等,這些改變都得益于我們國家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得益于科技的進步,歸根到底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結果,讓人民群眾不斷享受改革發(fā)展的成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一項出入境證件申辦制度改革可以釋放出巨大紅利,讓全社會點贊,這也是改革的目的。
我們也應該更加清醒地意識到,改革無止境,還需要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革除舊弊,讓更多的紅利釋放出來,讓群眾受益,讓整個社會運行更加高效、流暢。(蔡洪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