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游客在易縣狼牙山文化博物館體驗推碾子。 記者寇國瑩攝
河北新聞網(wǎng)2月2日保定電(記者寇國瑩)今天下午,在易縣狼牙山文化博物館院內(nèi),來自保定的100多位市民推碾子、采糕面,忙了滿頭大汗后,又津津有味地參觀了該館舉辦的貼窗花、鬧花燈、逛廟會等民俗展覽。據(jù)悉,該博物館春節(jié)前推出的“年年賺、年年棒、年年高——推碾子、采糕面”年俗體驗活動吸引了大批京津冀游客。
記者在狼牙山文化博物館大院看到,碾子、棒子、笸籮、簸箕、精細籮等一應(yīng)俱全,百十來名游客聚攏在5臺碾子前圍觀,年輕游客推碾子樂得前仰后合。狼牙山文化博物館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這里除了紅色展覽和奇石展外,精心推出的民俗展令很多游客大飽眼福。
2月2日,游客在易縣狼牙山文化博物館參觀民俗展。 記者寇國瑩攝
記者看到,國家非遺項目擺字龍燈擺出了一個豐收的“豐”字,寓意五谷豐登。已有280余年歷史的擺字龍燈因龍體內(nèi)置燈,并可用龍體擺出各種字形而得名。在博物館二樓,真人大小的蠟像神態(tài)逼真,觀看民俗展的游客如同置身真實的除夕家庭場景:大紅春聯(lián)書寫著對美好生活的祝福,一家老少圍坐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其樂融融……
2月2日,游客在易縣狼牙山文化博物館參觀民俗展。 記者寇國瑩攝
民俗展中,保定當?shù)貜R會和婚嫁等復原場景栩栩如生,令人贊嘆不已的是二十四節(jié)氣習俗按照各個時令進行了情景再現(xiàn)。立春吃春餅“咬春”、鞭春牛、互相饋贈春牛圖等趣味習俗,充滿了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在七十二行非遺一條街里,易水硯制作、曲陽石雕制作、保定驢肉火燒制作等,將保定當?shù)貍鹘y(tǒng)技藝進行集中展示。
狼牙山文化博物館館長李曉輝表示,他們將力爭把博物館的靜態(tài)展覽與體驗活動結(jié)合到一起,讓來到狼牙山的游客不但能看到各種民俗,還能真正體驗到參與其中的樂趣。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