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幾個人
在上班和上進之間
選擇了上山
他們是誰?咋這么“閑”?
三個看點帶你認識《高逸圖》
不社交但有搭子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大動蕩時期
殘酷的現(xiàn)實使大批文人士大夫退江湖而隱田園
用吟詩作畫來守護內(nèi)心的理想
“竹林七賢”C位出道
成了中國文人男團的天花板
哥幾個經(jīng)常出沒在山陽(今河南修武附近)的小竹林
自帶酒水、道具和侍童
專門干一件事——清談
在大自然中飲酒賦詩、放浪形骸、談玄論道
這番不隨流俗的灑脫勁兒
或許可以讓我們從中get一些
來自古人的松弛之道
這份松弛感找回指南請收好
Tip1:姿態(tài)要夠叛逆
放飛自我首先要擺好pose
主打一個坐得隨心所欲
△王戎 庾信《樂府·對酒歌》:“山簡接籬倒,王戎如意舞!
你看王戎光著左腳、盤腿而坐
就連七個人中年齡最大的山濤
坐姿也絲毫沒看出穩(wěn)重
△山濤
半裸上身、披襟抱膝
把跽坐的禮儀統(tǒng)統(tǒng)拋在腦后
Tip2:氛圍感必備道具
有人說:文壇濁酒,一半被李白喝進了詩里;
另一半讓魏晉文人就著寒食干了。
在喝酒這件事上
他們個個都是高手
△劉伶好酒,素有“醉侯”之稱。
畫中形態(tài)各異的
金、玉、銅、漆、瓷一應俱全
妥妥的古代酒具大全
Tip3:多少得有點兒才藝
助興的除了酒還得有詩和樂
△如意是一種如靈芝狀或云葉狀、柄稍曲的器物,寓意吉祥長壽、萬事如意。一般認為用于搔背,后來成擺設的器具。
王戎擺弄著手里的如意
山濤則正醞釀著撫琴奏曲
△主辯手阮籍。所持之物是麈[zhǔ]尾,古人閑談時用以驅逐蚊蟲、撣落灰塵,表示身份的工具。麈為“鹿之大者”,相傳麈與群鹿同行,麈尾輕搖,便可指揮群鹿的行進方向。
阮籍手里拿著麈[zhǔ]尾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是扇子”×3)
神情悠然地望向兄弟三人
別有一番“領袖群倫”的意味
“七賢”為啥變成了“四賢”?
孫位的“竹林七賢”全圖本應有七位名士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和王戎)
為什么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的僅有四位呢?
原來因年代久遠
流傳至北宋內(nèi)府時畫作已成殘卷
只剩下阮籍、劉伶、王戎、山濤“四賢”
于是宋徽宗趙佶重新取名為《高逸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1950年4月,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了一塊完整的磚印壁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磚畫,也是關于竹林七賢最早的圖畫記錄。
1965年
書畫家承名世根據(jù)
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石刻《竹林七賢圖》等文物判定
此畫中的人物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中的四人
△洛陽存古閣石刻《竹林七賢圖》
唐代安史之亂后
竹林七賢飄然物外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高逸之風”
深得士人階層的追崇
于是晚唐畫家孫位繪制《高逸圖》
不僅描繪了清雅高超的隱逸之士
也表達出自己剛強不屈的個性
此外,從圖卷中款印可知
作為孫位唯一存世的作品
這幅畫歷經(jīng)皇室和名家收藏
曾著錄于北宋《宣和畫譜》
開啟了五代工筆畫法的先河
大家都知道
人物表情的刻畫全靠眼睛傳神
孫位深得顧愷之“傳神阿堵”之妙
△從左至右:阮籍、劉伶、王戎、山濤
把阮籍的傲然自得、劉伶的微醺迷離
王戎的遐思、山濤的凝視
詮釋得淋漓盡致
不僅對主角人物創(chuàng)作費盡心思
對畫中配角的用筆也絕非一般
你看山濤的“透視衣”
白粉的運用呈現(xiàn)出
絲織品柔軟透明的特殊質感
再看湖石
細緊柔勁的線條勾勒出輪廓
再使用渲染和皴法描繪出紋理
皴染手法的運用也開啟了五代工筆畫法的先河
魏晉時期
自然山水開始成為獨立的審美表現(xiàn)對象
將魏晉名士的風姿置于山水之間
其中樂與幽的況味,不言而喻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叫有松弛感呢
給自己放個小假
帶一壺小酒
暢游山水、追隨本心
讓靈魂慢慢地走
或許不知不覺你就找到答案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