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霸人設”闖蕩演藝圈的演員翟天臨,最近火得很,從除夕夜一直火到現在。在央視春晚上,翟天臨參演的小品《“兒子”來了》熱度還沒怎么降溫,他就以另外一重身份上了熱搜。
起因是,翟天臨在日前的一次公開直播中,回答網友提問時不知道“什么是知網”,被質疑博士學位論文造假。隨后,翟天臨工作室回應是“故意采用反問的語氣幽默帶過”。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認可,而是被網友一幀幀地質疑和證偽。
公開資料顯示,翟天臨200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本科班,隨后,在北影相繼完成了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業(yè)。2018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后,今年1月,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用為博士后。這份光鮮的個人學業(yè)履歷,在演藝圈中并不多見,這或許也是翟天臨經常在微博中,曬曬學業(yè)進程或者寫論文心緒的原因。
正因為演員翟天臨有著“學者”的另一重身份,當“知網是什么東西呀?”的言論傳出,可謂是引爆了輿論圈。在經歷了“這就如經商者不知道銀行卡一樣”的質疑后,起底過程持續(xù)發(fā)酵。主要有,根據北影博士學位申請條件,博士在讀期間須在學術期刊上公開發(fā)表與本學科相關的至少2篇學術論文,其中應至少有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完成具有博士水平的學位論文。

翟天臨的《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chuàng)作》,發(fā)表于2018年08期,《廣電時評》。維普期刊截圖
但據報道,網友并未查到翟天臨在學術期刊上公開發(fā)表論文;北影同批次答辯的博士生論文,除了翟天臨之外,均被收入知網。與此同時,翟天臨于去年五月發(fā)表于某非學術期刊的論文《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chuàng)作》一文,被網友查重,結果顯示重復率高達40.4%。疑遭抄襲的原論文作者在微博公開發(fā)聲,直指抄襲。

翟天臨發(fā)表的文章《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chuàng)作》在知網檢測后,其結果顯示疑似復制他人內容占比39.4%。來源:知網檢測報告截圖
這一波接二連三的曝光,到此并沒有止住。最新報道顯示,四川大學學術誠信與科學探索網,已將翟天臨納入“學術不端案例”公示欄,標題為《翟天臨博士畢業(yè)卻不識知網?工作室與本尊齊回應》。黃山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黃立華也在朋友圈發(fā)帖稱,“這個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來打假嗎?”以及“明星博士的工作室聲明其沒有學術不端的問題,但我十幾年前發(fā)表的論文卻被其整段整段的抄襲,事實勝于雄辯!
這一事件未來到底如何走向,尚撲朔迷離。但有一點幾乎是肯定的,即翟天臨作為演藝圈中學歷最高的學霸人設或將徹底坍塌。因為,翟天臨工作室種種避實就虛的回應,都一一被網友扒出的“實錘”所擊回,顯現出破綻百出的尷尬。實際上,網友質疑的并不是演員翟天臨,而是“學者”翟天臨,由一個非學術體、演員工作室來回應種種質疑,本身就是件令學術尷尬的事。
早在2016年7月,教育部即發(fā)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該《辦法》采用一般性概括與列舉式規(guī)定相結合的表述方式界定了學術不端行為;明確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或線索明確的匿名舉報,或者媒體公開報道的案件,高校應予受理或主動調查處理;要求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處理學術不端行為,“勿枉勿縱”。此后,科技部等有關部門,都明確了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的態(tài)度。
演員在演藝活動之余充電,或者經過專業(yè)培養(yǎng)后進入演藝圈,這都是很正常的事。如果翟天臨確實一邊學霸著又一邊“戲癡”著,端正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也無可厚非。而此輪輿論洶洶,質疑的并非演員不能讀博或者進站工作,而是翟天臨的博士學位是否足金足兩?是學位授予有沒有之于名人拉低了學術底線?是讀博四年期間主演或參演了十多部戲、做了若干代言、錄了太多綜藝節(jié)目,如何能夠保證學術質量?是演員能否做到全時從事博士學位研究工作?
歸根到底,這既是一個學術質量與學術信譽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公平與機會平等的問題。而回應這個問題,顯然不是演員翟天臨所單方面能夠做到的,也不是作為非學術體的演員工作室所力所能及的。(燕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