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題:奮斗,最實在的人生腳本
辛識平
最近,被北大錄取的河北女生王心儀成了“網紅”。盡管家境貧寒,但王心儀心懷夢想、充滿陽光,靠不懈奮斗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逆襲”。
網上有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其實,如何面對貧窮,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變量。王心儀的故事、在工地干活時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云南小伙崔慶濤的故事,之所以刷屏,是因為他們的打拼讓人感動,他們的奮斗讓更多人看到了希望。
改革開放40年,從貧窮到富裕,劃出了無數人的命運軌跡。人們越來越發(fā)現,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失去精神力量,就會陷入物質追求的“黑洞”而迷失;缺乏奮斗精神,再美好的愿望,也不過是鏡花水月。
寸土寸金的深圳南嶺村社區(qū),一直保留著20畝水稻田。每年春種秋收時節(jié),當地孩子們要和早已“洗腳上田”的長輩一起勞作,感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南嶺,曾經是一個貧窮的小漁村,現在已躋身“中國最富村”行列。保留一點“農村記憶”,既是不忘本,更是為了守望奮斗者的精神家園。
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直道也有彎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面對清苦的生活,不低頭、不放棄,這是一種堅強;在物質日益豐裕的條件下,依然能開拓進取,不也是一種奮斗的姿態(tài)?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