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年拍四部,不如一年演好一部!睂а蓠T小剛在近日開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針對當下電影“爛片大賣”的問題給予了直截了當的回答。
6月,黃埔江畔,星光璀璨。在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論壇活動上,我們總能聽到來自海內外的電影人的觀點碰撞和對當下電影現狀振聾發(fā)聵的疾呼。從去年導演李安“慢一點”的諄諄教誨到今年的“匠心精神”,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這些電影“大咖”們的發(fā)言總能成為圈里圈外熱議的話題。
今天,小編帶你走近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聽聽“大咖”們戳中了當今中國影壇哪些痛點?
一、他們怎么看“爛片”?
導演馮小剛:國產爛片和觀眾有關系
國產爛片和觀眾有關系,如果觀眾不去捧這個場,爛片就沒有生存空間,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電影了。導演別把觀眾當上帝,而要把觀眾當成一個很不好對付的對手——像尊重對手一樣尊重觀眾,尊重觀眾的內心。尊重觀眾的感受和尊重觀眾兜里的錢是兩回事。一年拍四部,不如一年演好一部。
學者戴錦華:“爛片”在于市場
中國影壇怪象越來越多,從頭幾年觀眾越看越罵、越罵越看,到后來不爛不賣,責任不在觀眾,而在于電影市場被高度壟斷,排片率決定一切。
二、談IP改編熱:
美國制作人麥克·山伯格:創(chuàng)意為王
光去模仿以前成功的電影,有的時候確實可以給你帶來成功、可以帶來比較保守的收益。但是我們怎么去利用更多的資源,在這個環(huán)境下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有更多的創(chuàng)意?不光是內容為王,同時我覺得應該是創(chuàng)意為王才對。
學者戴錦華:IP也有大風險
很多導演從文學當中獲得靈感,從文學當中獲得素材,但這不意味著電影對于文學的依賴性。今天我們拼命膜拜所謂“IP”的一個極大的陷阱,我們總希望利益最大化,在電影投入市場之前,已經有人給我們養(yǎng)育了我們的觀眾、養(yǎng)育了我們的市場,但其實你不知道你會為此承擔更大的代價和更大的風險。
導演馮小剛:把市場留給認真做電影的人
今天拿到了這個“IP”,明天說拿到了那個“IP”,全都是“IP”……我覺得他們完全不愛電影,他們就想著怎么賺錢。電影市場一萎縮,就會把很多原本不是做電影只想掙錢的人擠出去。把這股臟水擠出去了,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給那些認真做電影的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