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鞋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手工藝品,栩栩如生的鞋子不僅兼具實用和觀賞價值,還是新生兒的吉祥物。如今,會做虎頭鞋的大多是上了年紀(jì)的婦女,人數(shù)也越來越少。在茶山街道麗華二村社區(qū),卻有一位遠(yuǎn)近聞名的虎頭鞋師傅——67歲的李小章。7年前,他從供電系統(tǒng)退休后開始迷上織毛線虎頭鞋,至今已織出500多雙,和別人拿來售賣不同,他做的這些虎頭鞋全部送給社區(qū)群眾,一分錢不收。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李小章家時,正好遇到社區(qū)居民曹婆婆來為女兒取2雙虎頭鞋。滿頭銀發(fā)的李小章笑呵呵地從臥室里抱出了2個大盒子,里面放滿了五顏六色的虎頭鞋!翱椀谜婧每!”曹婆婆捋著虎頭鞋上的虎須(紅絨線)開心得合不攏嘴,她說外面賣的虎頭鞋大都是紙板和布裱的,摸上去很硬,新生兒穿著也不舒服,只能擺在家里看看,得知李小章會織毛線虎頭鞋后她專程找來,為準(zhǔn)備出嫁的女兒預(yù)定了2雙。
李小章告訴記者,他會織毛線,一方面是興趣愛好,一方面也是逼出來的。原來,女兒3歲時,李小章的妻子不幸去世,為了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對編織頗有興趣的他學(xué)起了織毛線,每年都會給女兒織些毛衣毛褲和帽子,手藝也就這么練出來了。7年前退休后,他獨自在家,因為沒有什么其它興趣愛好,他迷上了織毛線虎頭鞋!澳憧,虎頭鞋上的每個部件都是用不同顏色的毛線織出來的!崩钚≌抡f,他的虎頭鞋是毛線一體編織,不用膠水或其它黏合材料。做虎頭鞋先要打底,鞋幫、虎頭、虎眼、“王”字都要用紙剪出來,然后開始下針。因為眼睛老花嚴(yán)重,一雙虎頭鞋從開始剪紙到做好,他至少要花2天時間。即便如此,他每年還是能織出七八十雙。剛開始,社區(qū)居民并不知道老李有這個愛好,所以來要鞋子的人不多,他織好后就全部送到社區(qū),通過社工分發(fā)給需要的居民,這一來栩栩如生的虎頭鞋開始名聲大震,來預(yù)定鞋子的居民也越來越多,甚至周邊一些社區(qū)、村委也有人上門求鞋,李小章都是來者不拒。
今年冬天,他又開始織起新玩意——毛線馬桶墊圈。李小章的說法是,老人冬天上廁所怕冷,市面上的馬桶墊圈選擇面小、材質(zhì)坐著也不舒服。為了織好馬桶墊圈他還拆了自家的馬桶墊搞研究,最后用了一天半時間織出了可拆卸式的毛線墊圈。熟練后,他織得越來越快,墊圈也越來越多,他照例又送到社區(qū)請社工送給生活困難的老人。
“現(xiàn)在政策好了,我生活也不用愁,就想做些小事,既能消磨時間,對別人也有點用處吧!”李小章微笑著說。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