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佑一家的年夜飯。記者劉曉星 攝
年夜飯,年年吃。曾幾何時,年夜飯是一家人在家中圍桌而坐,幾樣簡單精致的菜肴,透著濃情溫馨;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下館子”吃年夜飯的“奢侈”也走進尋常百姓家;而時至今日,年夜飯又走上了返璞歸真的道路。小小一頓年夜飯,凝聚著每一個家庭一整年的期盼,也默默地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新氣象之一:養(yǎng)生環(huán)保簡單成潮流
養(yǎng)生、環(huán)保、簡單營養(yǎng)成為今年年夜飯的新動向。雖然傳統(tǒng)的乳豬、海鮮、雞等依然是餐桌主角,但菌類、有機蔬菜等也備受青睞。“簡單營養(yǎng)的家常菜和清淡養(yǎng)生的菜式點擊率相當(dāng)高。”餐館方面表示。在天河上班的LUCY說,“家中長輩也不愿意多吃葷菜,生怕‘三高’。”
還有一些市民自備玻璃飯盒和保溫箱準(zhǔn)備飯后“打包”!斑^年懶得做飯,吃不完又浪費,打包,必須的!逼髽I(yè)主張萌表示。
新氣象之二:團年飯回歸家庭
一項社會調(diào)查顯示,八成受訪者選擇在家吃年夜飯。記者昨日在廣州街頭隨機詢問了22個家庭,在家吃的為13個,占比60%。不少家庭更覺得年夜飯還是親自下廚才更有過年的味道和氣氛。
昨日下午13時左右,吳天佑的女兒、大兒子、二兒子、小兒子各家共計11人陸續(xù)趕到,每家人都帶著食材。隨后,大家便熱火朝天地忙開了。
往年除夕,這個十七八口人的大家庭都是在酒家相聚的。不過今年,幾個小家庭合計,各家貢獻幾個拿手菜、便可湊成一桌。于是,昨日下午,女兒一抵達便把一鍋滋補靚湯煲上。大兒子擅長做羊肉煲,他一出場,滿屋子羊肉飄香。二兒媳做紅燜扣肉、四兒媳是客家人,豆腐煲和飄香揮丸肯定少不了。晚上19時許,十多個菜陸續(xù)上桌,大家圍坐在一起,舉杯辭舊迎新。“我們的決定太英明了,還是在家吃飯有年味!”
新氣象之三:西式團年飯成新寵
某酒店餐廳負責(zé)人嚴俊告訴記者,“西式團年飯今年剛推出,沒想到市場反響不錯!笔忻駝⑴恳患医衲瓿σ沟轿鞑蛷d“鋸扒”,情人節(jié)上中餐廳“食飯”。記者了解到,早些年除夕夜中餐廳一桌難求,西餐廳門可羅雀的情形已大有改觀。
劉曉星、全杰、盧迎新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