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16日正式就引入“市場波動調節(jié)機制”展開咨詢,建議于股票買賣時段設立一個5分鐘的“冷靜期”,期間,投資者只能作限價買賣。
該機制旨在減少市場出現(xiàn)大幅升跌,首階段涉及81只恒指和國指的成分股及8只恒指和國指的期貨。
港交所的公告顯示,新機制中,在交易時段內,若股價較5分鐘之前的交易價變動幅度超過10%,便會觸發(fā)5分鐘的“冷靜期”。在“冷靜期”內,投資者只能按照5分鐘前的成交價之上下10%范圍內進行買賣盤,于價格范圍外的買賣將不被接納。
公告還表明,開市的第一口價則不受“冷靜期”限制,即第一口價的波幅可較上個交易日收市價的波幅超過10%。此外,為避免投資者負擔隔夜風險,收市前的15分鐘將不會設有“冷靜期”;而每只包括在調節(jié)機制內的產品,每日會有4次冷靜期,分別于早市及午市各兩次,每次的冷靜期額滿后,該產品將再設調節(jié)機制。
相較于美國及內地的漲停機制,港交所本次建議的調節(jié)機制并不會觸發(fā)暫停買賣,旨在減少對市場的干預。港交所市場營運主管李國強表示,該機制并非限制買賣,而是希望投資者能留意到股票出現(xiàn)大幅波動,并讓機構投資者重新審視其買賣盤的機制及程序。
此外,時隔近6年,港交所也再次提出引入收市競價,并新設價格限制及隨機收市階段,以避免出現(xiàn)在競價時段結束前一瞬間,出現(xiàn)大量買賣盤情況。
據悉,港交所曾于2008年5月引入收市競價交易時段,隨后因應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內若干不尋常的價格變動,使港交所擔心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內可能存在濫用情況等不當行為。為維持市場秩序及透明度以穩(wěn)定公眾信心,港交所于2009年3月將該機制取消。近年來,不斷有股票經紀人及投資者呼吁恢復該機制。
兩項建議的咨詢期將截至4月10日。李國強預計,若建議獲市場接受,最快將于2016年第二、三季度推出。
(據新華社)
相關新聞: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短視頻丨傳絕活聚產業(yè)匯大師 “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