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3月14日“圓周率日”離開。如同他的成就一樣,身患如此重病的他活到76歲,是個奇跡。他離開了我們,或許是回到了宇宙誕生的地方。
就像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等人那樣,霍金被認為是科學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大代言人。那么,霍金自己愿與歷史上哪位科學家相比呢?記者曾有幸獲得他的答案。
霍金與上述幾位科學巨匠的人生確實有些時間上的巧合: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而伽利略去世的日子是1642年1月8日;霍金3月14日去世,而1879年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在科學史上,類似巧合常為人津津樂道,比如牛頓在伽利略去世后一年內(nèi)出生。
霍金自己最希望與哪位前輩產(chǎn)生關聯(lián)呢?2011年,記者通過霍金當時的助手朱迪絲克羅斯德爾女士獲得了一段霍金的文字答復,以及用機器合成的他獨特聲音的音頻。
“我出生在1942年1月8日,基本是牛頓出生的300年后,我在自娛自樂的時候,會將自己的事業(yè)與他300年前的事業(yè)相比。”霍金在給記者的郵件回復中說。
霍金說,他在有些方面走在牛頓前面,比如1959年17歲時就上了牛津大學,而牛頓1661年比他大了近兩歲才上劍橋大學;艚甬厴I(yè)也更早,在20歲,而牛頓22歲才畢業(yè)。霍金在23歲時成為劍橋大學岡維爾—凱厄斯學院的“院士”,這是一個學院中給研究人員的高等職務,而牛頓在24歲才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院士”。
“但在其他幾乎所有方面,牛頓都走在我前面!北热鐑扇硕紦芜^劍橋大學尊崇的“盧卡斯數(shù)學教授”一職,牛頓是在1669年26歲的時候,而霍金到1979年37歲時才當上。
霍金是深刻的。在愛因斯坦之后,他融合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探究宇宙根本,成就斐然。他最終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有人說諾貝爾獎主要授予被證實的成果,而霍金的成果很難被證實。
霍金是樂觀和幽默的。他認為殘疾并未給他帶來太多障礙,卻能讓他靜靜思考問題。2002年報告也體現(xiàn)了他的幽默。他說,如果在實驗室中能制造出一個小黑洞,不要擔心它會把地球吞沒,它會很快因輻射而消失,“不過小黑洞會很快讓我得諾貝爾獎!彼秒娔X合成的警報聲代表他的笑聲,他在答謝觀眾時用雙關語表達對熱情北京觀眾的感謝:“這里很熱!
霍金是友好的。他三度訪華。2002年報告會后,他在書面致謝中說,在中國接觸了很多年輕理論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他鼓勵年輕人投身到科學事業(yè)中。他還說,非常高興在1985年訪華后再次來到中國,中國在過去17年取得的巨大進步讓他印象深刻。中國在未來發(fā)展中要繼續(xù)重視基礎科學,他相信再過50年,中國有望成為領導世界科學的國家。
霍金是大眾的。他是史上最成功的科普作家之一,《時間簡史》在全球大受歡迎,被譯成40多種文字。科普著作《果殼中的宇宙》獲2002年世界最知名的科普圖書獎之一安萬特科學圖書獎。只要有可能,不論在世界何處,他都會努力地做一場公眾科普報告。
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霍金的思想和事跡受到爆炸式追捧。他在微博上說幾句會引起狂熱跟帖;以他為主人公的電影《萬物理論》打動萬千粉絲的心。3月14日,他離開我們回到宇宙誕生之地,為他的傳奇留下無窮無盡回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