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琛在比賽中。李艷琛供圖
李艷琛在2015年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一枚金牌。李艷琛 供圖
19歲的張家口少年李艷琛是涿鹿縣孔澗村人,因先天性白化病導致視力二級殘疾,但他在追逐體育夢的路上不輕言放棄,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盲人柔道錦標賽中獲得男子90公斤級冠軍。
李艷琛的母親王孝芳介紹,孩子的視力殘疾屬于先天性的,但由于出生時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對醫(yī)療知識了解不多,剛開始并不知道孩子視力存在問題,在孩子一周歲時才發(fā)現(xiàn)。后來,到北京等地的醫(yī)院檢查、治療,才知道是先天性的白化病。
由于李艷琛視力存在問題,他和同齡的孩子走上不同的求學之路。八歲時,在讀了一年小學后,李艷琛便轉入了涿鹿縣特教學校,隨后進入了張家口市特教學校。
“艷琛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學生,雖然視力存在障礙,但他在考試中總能名列前茅,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我們考慮到孩子以后會面臨就業(yè)等方面的問題,就想讓他早點學習按摩,有個一技之長,好在社會上生存,于是就讓他轉入了特教學校。”王孝芳說。
孔澗村距離縣城的山路有100多里,距離張家口市區(qū)有100多公里,在村里務農(nóng)的父母每個月只能抽時間到縣城、市區(qū)看兒子一次;李艷琛也理解家庭的境況,當其他孩子還在家人懷里撒嬌時,他就學會了自己洗衣服等,開始了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
“我不能一輩子讓老人跟著、養(yǎng)著,我必須得學會自理生活,闖出個小天地來。趁著年輕,我想到外面走一走,在大山長大,我更愿意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崩钇G琛打小的夢想就是走出大山,感受外面的世界。
2014年3月,河北省體工大隊的一位教練在張家口尋找合適的“苗子”,正在張家口市特教學校就讀的李艷琛被相中。教練先是同班主任溝通,班主任表示要征求李艷琛和家人的意見。李艷琛獲知消息后非常高興,但王孝芳和丈夫卻高興不起來:孩子越走越遠,加上他視力存在障礙,有個頭疼腦熱的家人也照應不了。
最后,李艷琛說服了父母:我十歲前就能一個人在涿鹿,十三歲時就能一個人在張家口,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六歲了,我一個人在省會一定可以!如果實在不行,我還可以退回來,特教學校老師說還會要我。
看到兒子堅定的信念,父母妥協(xié)了,自我安慰:興許孩子吃不消訓練的苦,很快就回來了。
與李艷琛一塊去的還有其他同學,但這名同齡人在體工大隊訓練了幾天,因為訓練艱苦就“打道回府”了,李艷琛咬牙堅持了下來。
一個月后,王孝芳和愛人到石家莊看望孩子,李艷琛說體工大隊非常好,教練說這個孩子肯定能夠拿到獎項!拔覀冎篮⒆訄笙膊粓髴n,也認為教練只是在安慰,其實心里還是盼著孩子能夠回去,沒有必要自尋苦頭吃!蓖跣⒎颊f。
2014年5月,全國盲人柔道錦標賽舉行,訓練不到三個月的李艷琛參賽,獲得男子81公斤組第三名;2014年8月,河北省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舉行,訓練不到半年的李艷琛獲得了第二名……
雖然是“開門紅”,但直到2015年春節(jié)時,王孝芳才知道兒子遭遇的苦難。2014年7月,就在省八屆殘運會前,李艷琛在訓練中鎖骨骨折,在手術不到一周后主動要求訓練,不能練手臂就練腳,春節(jié)前李艷琛綁著紗布回來,家人才了解了詳情。
懂事的李艷琛一直怕家人擔心,不會第一時間告知家人傷情。一次,手指韌帶斷裂,李艷琛依舊照常訓練,在教練的指導下,從一樓到四樓一趟趟地練腿。教練說,這個孩子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只要能堅持從來不會下“火線”,別人能做到的,他要求自己也一定能夠做到。
回家后,家人責怪為什么受傷也不說一聲,李艷琛說:“說了你們得擔心,而且也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還不如不說。再說了,在訓練和比賽中受傷是難免的事情,讓你們知道還會讓我分心,影響正常訓練和比賽!
常年離家在外,李艷琛對家人的感情卻很深,因為要參加比賽和訓練,每年他在家中待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一個月,但只要在家,能干的農(nóng)活都搶著干;家里種了杏,每年杏熟的時候,別人撿杏,他說自己力氣大,就扛裝杏的箱子和袋子。
出門在外,李艷琛有了比父母更多的閱歷。“他比我們懂得都多,知道如何坐車、問路,甚至還會用智能手機導航,這些我們都不會。經(jīng)過這些年,我們發(fā)現(xiàn)兒子長大了,有了自己追逐的夢想,能夠在社會獨立生活,這點我們很知足。”王孝芳說。
“2015年我就獲得了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金牌和銅牌。我今年19歲,設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沿著體育這條路繼續(xù)走下去,爭取參加殘奧會。今年參加了全國盲人柔道錦標賽,下一步就要參加世界錦標賽,通過世界錦標賽后就能參加殘奧會。我要參賽到28歲,這就意味著我有機會參加兩次殘奧會,我會不斷努力和加油的!”李艷琛說。
相關新聞:
張家口市舉行“2017年調(diào)整企業(yè)退休人員基本養(yǎng)老金完成情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