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繡得很辛苦,老人堅持靠雙手還債。
■老人堅持還債已13年,現(xiàn)在每天做兩份工,除了賣鞋還要當保姆
■自強的老人只想通過自己的雙手還債,她說只有這樣她的心才踏實
近兩個月來,幾乎每天下午3點至5點,省會槐安路邊都會出現(xiàn)一幕場景觸人心弦:一位七旬老人安靜而認真地納著鞋底做著鞋子,她身邊擺著一雙雙待賣的精致小鞋。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本該頤養(yǎng)天年的老人在每天的其他時間,還要當保姆照看兩位患病的老人。而她之所以如此不辭辛苦就是為了還當年給丈夫治病欠下的十幾萬元外債,這一行為已經(jīng)持續(xù)了13年。老人執(zhí)著的心靈迸發(fā)出來的誠信精神,感動著身邊所有的人。
現(xiàn)場
七旬保姆“兼職”街頭賣鞋
昨日15時30分,體育大街和槐安路交叉口西北角的樹蔭下,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坐著馬扎,老花鏡壓在鼻梁上,左手拿著鞋底,右手拿著針,針線嫻熟地來回穿梭。路過的市民都會被老人身邊一雙雙精致的兒童鞋吸引視線,不少人停下來照顧老人的生意。 “今天生意很好,剛來沒多久就賣出去了三雙!闭f這話時,老人掩飾不住喜悅。問及鞋的價錢,老人說單鞋一般在20元左右,棉鞋和繡花的虎頭鞋在25元到30元之間,做好一雙鞋,老人大概要花2天到3天時間。
賣鞋的老人名叫張素靈,今年70歲,定州市龐村鄉(xiāng)人,F(xiàn)在在石家莊做保姆,照顧一對患病的70多歲的夫婦。近兩個月以來,每天下午趁著雇主睡覺的時間,她有空就會在這兒擺攤賣兒童鞋。
17時左右,老人收攤回家。“我得趕緊回家做飯去,今晚的菜還沒有買呢。”張素靈說道。雇主家就在附近,記者跟隨老人來到雇主家,屋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東西擺放井井有條。此時,雇主老兩口還沒有睡醒,老人輕手輕腳地走進自己的房間,把鞋子馬扎放在一個角落里。在張素靈的房間里,擺放著許多精致的兒童鞋,“有時候晚上會做到凌晨,早上5點起來再做一會兒,平時閑下來也會做,這樣的生活讓我很充實!闭f完,張素靈拿起菜籃子出門買菜。
講述
丈夫治病欠下十幾萬元債
70歲,本該頤養(yǎng)天年,但是她卻做著兩份“工作”。經(jīng)過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老人是為了還債,而且她已經(jīng)堅持還債13年了。
張素靈有一兒兩女,以前雖然家境清貧,但是日子還算過得去。1995年春季的一天,張素靈的老伴在地里干農(nóng)活,心口隱隱作痛,趕緊坐下來休息了一陣,等感覺沒事了才回家。為了不讓張素靈擔心,老伴沒有提起這件事情。日子照舊,老伴不干農(nóng)活時會趕著毛驢去其他村子賣碗、盆。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老伴趕著毛驢剛走到村北口,突然心口刀絞般疼痛,暈倒在車旁邊。過了好一陣子,才爬起來艱難地走回家。后來輾轉(zhuǎn)來到省四院就醫(yī),住院28天,花了3萬元,這些錢都是向親戚借的。情況算是穩(wěn)定下來,但是身體卻越來越差了。
出院后,每當老伴晚上犯病時,她都會陪著他在院子里轉(zhuǎn),有時會轉(zhuǎn)到天亮。老伴想吃雜面,她就趕緊去村口小賣部買點,“家里窮,條件不允許,吃雜面是一種奢侈!崩习樽審埶仂`也趕快吃點,她騙他說已經(jīng)吃過了,回到廚房悄悄啃幾口饃饃,喝了點雜面湯!懊看位貞浧甬敃r的日子,我心里就難受,所以盡量不讓自己去想。”張素靈含淚說道。
為了給老伴治病,張素靈先后從村里親戚朋友那里借了十幾萬,可是依舊沒能讓老伴的病好起來。2002年,老伴去世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