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即將來臨,當年輕人花前月下浪漫約會時,他們也許不會懂得,有一種愛叫“相濡以沫”。黃驊市羊三木回族鄉(xiāng)羊四村78歲的高坤蘭老人,41年來無微不至地照顧因腦出血癡癱的丈夫,如今老伴已92歲高齡,他們的愛情不知感動了多少身邊的人。
通訊員周如鳳 燕趙都市報駐滄州記者代晴
為伺候患病丈夫給女兒斷奶
高坤蘭的家,擺設雖簡單,但卻干凈整潔。92歲的老伴郭景玉躺在炕上,身體不能動彈,腦血栓拴住了嘴,他的嘴總是張著,偶爾“啊啊”發(fā)音,這種發(fā)音只有高坤蘭能聽“懂”!拔沂1958年嫁過來的,當時21歲!比缃衲杲搜母呃ぬm已是白發(fā)蒼蒼,但她總是滿臉笑容。
1975年冬天,在塘沽鹽場扒鹽的郭景玉去廁所時突然暈倒,正巧被同事看到,并很快送到醫(yī)院。“我聽到這個消息差點暈了過去,抱著剛滿一周歲的小女兒就去了醫(yī)院。”高坤蘭回憶著當時的情景,“景玉得的是突發(fā)腦血栓,吐了一盆血,醫(yī)生說能救活就算是奇跡了!
女兒太小,還沒斷奶,在醫(yī)院,又要伺候大人,又要抱著孩子,連個休息的地方都沒有,孩子哭、大人鬧……過去探望的外甥媳婦說,孩子不能在這兒了,得斷奶,就將孩子帶回了家!耙贿吺遣≈氐恼煞,一邊是年幼的孩子,那時我經(jīng)常躲到一邊偷偷地哭……”高坤蘭說。
在醫(yī)院住了兩個月,郭景玉的命終于保住了,但他已是半身不遂,左側(cè)身子沒了知覺,能說話,但說什么根本聽不清,吃飯也要喂!爸灰W∶秃,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不能沒有爹;婆婆不能沒有這惟一的兒子;只要他活著,我就是幸福的。”高坤蘭感慨道,“丈夫出院后,小女兒也不認識我了,管她表嫂叫媽媽”。
種數(shù)十畝地養(yǎng)活一家六口
上有老,下有小,最大的女兒11歲,最小的才一周多,家里惟一的頂梁柱成了這樣,高坤蘭不敢想象以后的日子怎么過。
家里有30來畝地,全家人都指望這些地不挨餓。高坤蘭豁出去了,她把自己當鐵人使,每天睡一小覺,凌晨一兩點鐘就起床,蒸一鍋吃的東西,這是全家人一天的食物。那個年代吃不飽,高坤蘭蒸的東西也總是好幾樣兒,有高粱面的、玉米面的,還有抓把面子摻野菜的,高坤蘭吃的是最差的。但她仍然很滿足,“那時多虧婆婆在家照顧丈夫和孩子們,我整天在地里咬牙撐著干活,還要養(yǎng)牛,那時莊稼活沒有?刹恍!庇袝r,高坤蘭累得實在撐不住了,就躺在地里睡著了。她整天沒黑沒白地干活,一天24小時也就能睡三四個鐘頭。一個壯男人都很難支撐,更何況是一名女子。
除了這些,高坤蘭在家里還要洗洗涮涮,伺候丈夫,全家老小的衣服、鞋子、被子,她都要把這些活計趕落出來。高坤蘭還挑過大溝掙工分,一個人當好幾個人使。“那時我經(jīng)常偷著哭,但哭也沒有用,現(xiàn)實就是這樣,后來我也不哭了,那時我怎么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一天,老來享福了,現(xiàn)在我只剩下伺候他了。”高坤蘭笑呵呵地又給炕上的老伴做起了按摩。
精心侍候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
癱瘓40多年來,郭景玉又犯過三次腦血栓,病情一次比一次嚴重。但這40多年,他從沒得過一次褥瘡,這些都與高坤蘭的精心伺候分不開。
高坤蘭曾兩次摔傷了腿,第一次是挑大溝掙工分,當時正下著雨,高坤蘭滑進了溝里,右腿發(fā)青,腫得老高。那時生活困難,她舍不得落下分,過了幾天就一瘸一拐地又去挑溝了。第二次是前些年,雨后院里滑,高坤蘭摔傷了左腿,打上石膏,兩個多月才好。雖然照顧老伴吃了很多苦,但高坤蘭從不抱怨。
如今,兒女們都成家了,高坤蘭只管專心伺候老伴了。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倒尿、涮洗,給老伴按摩、喂飯……問起高坤蘭夫婦感情,高坤蘭的兒子郭桂華笑著說:“老娘特別有耐心,每頓飯給老爸要喂一個半鐘頭,每天還定時給老爸喂水果吃。二老感情特別好,老爸哪頓不吃,老娘就吃不下了!币慌缘母呃ぬm看看兒子,又看看老伴,笑開了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