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石家莊5月24日專電(記者白林)河北省深州市雙井村村民李賀江經(jīng)過5年苦心研究,近日還原制作出三國時期“木牛流馬”。
“木牛流馬”相傳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fā)明的運輸工具,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木牛流馬”確切的方式、樣貌現(xiàn)在無從考究,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釋。
李賀江研制的四四方方、類似獨輪車的“木牛流馬”目前在他家的院子里。每個部件都經(jīng)過精心研究,尤其是剎車系統(tǒng)最精密,一個用于剎車的牛舌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李賀江指著牛頭下的暗格說,這里面有牛舌,轉動牛舌就有剎車功能,能讓它停在陡坡上。
47歲的李賀江祖輩都是木匠,七八歲時他便開始跟著父親學做木匠活兒,由于愛琢磨、肯吃苦,他的手藝日漸精湛,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哪竟ぁ?/p>
“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于腹……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三國演義》中關于“木牛流馬”的文字記載,雖然僅寥寥百字,但引起了李賀江的興趣。為了驗證“木牛流馬”的真實性,他開始鉆研三國史書,琢磨“木牛流馬”制作方法。
5年時間里,李賀江查詢了不同版本的三國類書籍,抄錄了上萬字的筆記,還上網(wǎng)查了不少資料,并和自己的實際制作一一對照,還原出一臺神奇的“木牛流馬”。
李賀江制作的“木牛流馬”大。泵滓姺,主體是兩個長方形的木箱,也就是牛腹,里面有兩個可以載重物體的囊,牛腹前方有一個彎曲的牛頭,底部有一個可以轉動的木輪,兩側各有一個杠桿,類似于手推車的把手,四個角分別有一條“牛腿”。他說,所有部件和構造都是按《三國演義》中所述“木牛流馬”的方法打造。
李賀江說,“木牛流馬”真正的精妙之處在于負重爬坡時的優(yōu)勢,在爬坡時,收起4條腿,通過杠桿原理,達到省力效果,遇緊急情況也可隨時剎車駐停。
李賀江當眾演示,收起四條“牛腿”,抬起把手,輕推車體,轉動車底的木輪,“木牛流馬”便可自如行走;轉動“牛舌”,還可在斜坡上穩(wěn)穩(wěn)停住,以中間木輪為軸,“木牛流馬”還可以360度隨意轉換方向。
“因為西蜀道路崎嶇難行,三國時期都是四輪大車,山路無法行走,諸葛亮發(fā)明的‘木牛流馬’應該就是這樣,類似獨輪車,可以方便走川路。”李賀江推測“木牛流馬”研發(fā)原因。
如今,李賀江還原“木牛流馬”在當?shù)貜V受關注,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們紛紛前來觀賞,一些“木牛流馬”愛好者還通過網(wǎng)絡、電話進行溝通交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