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記者趙書華/文 趙杰/攝
因為一段人生的差錯,1993年,邯鄲廣平縣年僅13歲的班銀城與親生母親失聯(lián),雛聲悲凄;因為一直不懈地尋找,2010年,已屆31歲的他,終于在離家千里的石家莊平山縣找到了魂牽夢掛的娘。而在此時,娘已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帶娘回家,是當時尋母17載的班銀城不容回旋的毅然決定;而在6年后,生活向好,親情怡然,讓娘看看曾經(jīng)生活的地方,照顧遺留在那里的親人,成了孝子班銀城另一樁沉重的心事。終于,他決定陪同母親親往。5月19日,在本報的幫助下,全國“孝老敬親”模范提名獎獲得者、2010年度“感動河北”人物班銀城,陪同母親前往平山縣孟家莊鎮(zhèn)黃家灣村探親,本報記者隨同見證了這段探親之旅。
孝子班銀城:愛心溢滿胸,一笑泯恩仇
5月19日,從邯鄲廣平縣東張孟鄉(xiāng)乘坐班車前來省城的班銀城母子到站時,已是下午5時了。看見記者和專門接送他們的汽車,母子倆非常高興,當即上車趕往平山。
一小時后,從西柏坡口走出高速公路時,黛青色的大山在黃昏籠罩下已顯幽暗,而還有15公里的山路要趕。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不時俯沖而下,又緩緩爬上。進入一段緩坡時,沿途的景物忽然讓班銀城有些興奮,他對記者說:“趙大姐,你知道嗎?我在平山這周圍的山上待了至少有半年。那時,我的頭發(fā)長得看不見人,只露出兩只眼睛,簡直像個野人。山里干活的人一看見我,都嚇得趕快跑。我自己在這山上,餓了就在地里找點吃的,天黑了,就在這山邊隨便找個旮旯就睡了,山里的夜晚特別冷,我把什么東西都蓋在身上了。我記得這山里的人特別愛種菜,有茄子、大蔥,我餓了時,就在地里拔點東西吃,即使老百姓看見了,也沒人說,咱是餓了!卑嚆y城一邊說,一邊往車窗的山間里望著,臉上亢奮難抑。再往里走,狹窄的山間小路兩側(cè),茂盛的野菊和一樹樹的槐花爍爍閃亮,不時露出一片片的蜂箱和養(yǎng)蜂人的帆布房。班銀城接著說:“我還跟這些人要過吃的呢,人家都沒有拒絕!卑嚆y城興奮地向記者敘述這些時,坐在旁邊的班母則輕輕地說著:“盡受些個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