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悉,今年將實施裕華路提升改造工程,五一前,將在裕華路現(xiàn)有行道樹之間增植2990株大規(guī)格法桐,提高綠化遮蔭效果。在裕華路兩側(cè)綠地內(nèi)增植7萬株花灌木。同時要對新街舊路進行增綠補植,對新建改建的談固大街(中山路—躍進路)、維明大街(新石南路—槐安西路)等24條(段)、總長22.04公里道路實施綠化,新增綠地9.88萬平方米。實施主街主路綠量擴增工程,在“四橫八縱”主街主路沿線綠地內(nèi)增植喬木1.1萬株、大中型灌木20.6萬株。實施道路綠化補植完善工程,完成主城區(qū)112條道路的綠化補植任務(wù),補植喬木4800株、灌木2400株、綠籬4.1萬平方米、草坪25.6萬平方米…… 有專家就進一步指出,期待“實惠”之外,市民更期待的應(yīng)該是這個綠化方案能夠持之以恒,讓小樹真正變成大樹,畢竟移走一棵樹容易,栽種一棵樹也容易,而一棵樹真的成長起來卻太難了,不能一動路就動樹!皩嶋H上,在全國各個地方,包括石家莊本身都是有拓路不移樹的先例的,中山路的幾次改造都是在盡量不動樹的情況下進行的,和裕華路相比,中山路的老樹濃蔭似乎更有韻味。畢竟,城市中這些古老的大樹不僅為人們帶來了綠意,更承載著這個城市眾多的文化信息。古樹不僅僅是樹,更是一棵棵承載了歷史變遷的活的文化遺產(chǎn),體現(xiàn)著城市的文化氣質(zhì),記載著城市歷史的沿革。讓樹木和城市一起成長,是建設(shè)一個生態(tài)的、宜居的、富有文化和歷史內(nèi)涵的城市的內(nèi)在需求!(燕趙都市報記者楊佳薇、李春煒 實習(xí)生張明昊、段丹潔)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