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遷安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馬永。劉亞會 攝
長城網(wǎng)唐山9月10日訊(劉亞會 記者 金宗明)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他是一位患有肝衰竭、黃疸性肝炎、肝腹水的病危之人,他是家里的頂梁柱,他是同事敬佩的榜樣。51歲的他從教28載,深受學生愛戴。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教孩子們學習文化,強健體魄,堅強意志,懂得感恩……
他,就是遷安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馬永。
從教28載 把青春獻給孩子
近日,記者見到馬永時,他剛從石家莊治療完回校,1.7米的身高、戴著眼鏡,臉色由于大病初愈而有些蒼白。除了聲音略小,馬永身體恢復的與病發(fā)前并無太大差別。
1987年,23歲的馬永來到遷安市第二中學,成為學校里年輕的教師。從那時起,他就教孩子們語文課,而且一干就是28年。“教孩子們讀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馬永說。
28年中,馬永教過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幾乎每個孩子都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個男生,體弱多病,經(jīng)常請假,懂得推拿按摩之術(shù)的馬永就給他做按摩,而且一按就是半個月。一次流感,班里有19個同學相繼感冒、請假,無法照常上學,為了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馬永每天5:30準時到學校操場上帶領(lǐng)全班同學跑步。“我們一跑就是10圈,馬老師始終跑在前面帶著我們,跑完步還會和我們一起吃飯,然后再把我們帶回教室。他是一個特別細心、認真的人。”李澤釗說。
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差,考大學不被看好,于是就想中途輟學。馬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與學生談心,并對其他人說:“趙翠華肯定行!”這給予了學生莫大的鼓勵。就是這句鼓勵的話改變了這個學生以后的人生軌跡,“沒有馬老師的鼓勵,我或許當時就輟學不上了,也不會考上大學。”
馬永的付出換來了孩子們的真誠相待。馬永生病住院治療期間,時常接收到學生們飽含關(guān)懷之情的短信、電話。“我們平時和老師相處得就像朋友一樣,經(jīng)常聊天,聽說老師病了,我們都想去探望,但又怕打擾老師休息養(yǎng)病,就只好發(fā)短信、打電話問候了。”學生張新月說,“開學第一天,我們正在上課,突然有一名同學喊了一聲,‘馬老師回來了’,我們班學生都趴窗向馬老師打招呼。”
馬永回憶說,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是一群孩子質(zhì)樸的心!采訪時,記者問孩子們最想對馬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么,他們不約而同地說,希望老師身體徹底康復。
熱心孝順 用行動詮釋傳統(tǒng)美德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熱衷于傳統(tǒng)文化的馬永深諳其道。馬永的岳父患有肺癌,病發(fā)起來疼痛難忍,懂得推拿按摩之術(shù)的馬永每次都要驅(qū)車十多里地到岳父家給岳父按摩以緩解其疼痛。“老馬可是個大孝子,他每天晚上九點半下班都要去給父親(丈人)按摩,每回都得按一個小時,從不嫌累,一直堅持著。”妻子周雙玲說。
“他也經(jīng)常給自己父母按摩。”馬永的一位同事說,“他母親患有腦血栓癱在了床上,一次我看到他給老母親擦洗、按摩,伺候的是無微不至。我對馬老師說,‘你太辛苦了,不容易!’可他卻笑著說,‘有這么個老媽能讓我伺候著多幸福啊!’”
得病容易,去病卻難,但他仍舊堅持治療。剛確診那會兒,馬永一天要輸十幾袋液,身體特別虛、特別疼,但他仍舊咬牙堅持,積極配合治療。“我知道自己病情嚴重,但還是覺得自己肯定死不了,我絕不能讓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現(xiàn)在馬永的身體基本治愈,但仍需治療些時日,但因家中老母親生病住院,心中記掛就提前回來了。
“馬老師不僅孝順,還很熱心。同事如果有急事,他總是主動幫忙上課、看班,有時還會幫同事接送孩子,誰家有個紅白事,他也都幫忙張羅。”尹老師告訴記者,“馬老師總是先他人后自己,是個特別無私的人。1993年,我們教師進行本科全員培訓,當時學校陳學忠老師腳受傷,為了幫陳老師,馬老師就錯過了那次升本免試機會。”
不僅如此,馬永還非常提攜晚輩。“我還是個新手的時候,學校要錄制模范課,馬老師就讓我上。不僅如此,他還聽我講課,給我改進意見,一遍一遍、不厭其煩。”邢淑蘭老師說,“新課改開始那會,為了推進學校課改工作取得實效,馬老師經(jīng)常拿手機給老師們錄課堂視頻,對其進行指導與改進。”
踏實工作 用執(zhí)著經(jīng)營事業(yè)
馬永喜歡課堂,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不斷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為了豐富學生業(yè)余生活,馬永曾在學生社團活動還不被普遍認可的情況下,排除重重困難,和另外一名老師在學校辦起了火鳥文學社。當時,他們面向全校師生征集文稿,然后選出優(yōu)秀之作,最終再一個字一個字的給刻刷成冊,制作過程相當不易。
每逢周六日,兩位老師就舉辦講座、或帶領(lǐng)社員出去寫生。文學社存續(xù)期間,社員達到100余人,創(chuàng)辦過16期刊物,深受學生喜愛。參加文學社的學生寫作水平都很高,當時有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在馬老師的精心輔導下,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馬永在工作中總是迎難而上、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學校成立體育部,開始招收體育特長生之初,由于體育生個性獨立、紀律性較差、文化素質(zhì)不夠,許多老師對教體育班都有為難情緒,馬永卻是迎難而上,主動擔起了體育班的語文課。
不僅如此,他還幫助其他老師搞好體育班的教學管理。“對體育生,我們既要嚴格管理,同時也要學會籠絡(luò)安撫。這是當時我剛帶體育班時,馬老師對我說的話,獲益匪淺。”馬永的同事說。這時另一同事插話進來,開玩笑說:“到后來,我們體育部師生都歡迎馬老師來講文化課,別的老師來我們還不要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書育人是大事,馬虎不得!”所以,馬永對自己的教學總是嚴格要求。“我剛來學校的時候,每天都要聽三位老師以上的課,然后修改自己的教案,之后才能去給學生上課,而馬老師的課是必聽之課。一次與馬老師的交談中,我說,‘馬老師太羨慕你了,拎起課本就能講課。’而馬老師的回答,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別看我現(xiàn)在講課挺輕松,一開始當老師那會兒,沒有老人帶,自己也講不好,我就每天看書、學習、寫教案、備課,半夜12點之前從來沒睡過覺。’”說馬老師的課講得好,一點不夸張,學校梁校長在聽完馬老師的課后,贊美之詞溢于言表:“如果全校老師都能講成馬永老師這樣就好了。”也正因此,馬永老師的教學成績總是名列年級前茅。
可是2014年臘月,他被診斷出患有肝衰竭、黃疸性肝炎、肝腹水。當時醫(yī)生警告他,病情已經(jīng)到了很嚴重的地步,需要馬上住院治療。但馬永病發(fā)時,正逢全市高中期末考試大閱卷,為了能按時完成閱卷任務(wù),馬永在同事面前只字未提自己的病情,堅持和其他閱卷老師一起完成了閱卷任務(wù)。“那時,市傳統(tǒng)文化協(xié)會還急要年終扶貧活動、迎新春送春聯(lián)活動材料,這些老馬也都忍著病情準備出來了。”是同事、更是妻子的周雙玲說。
馬永的熱心、孝順、敬業(yè)獲得了認可。在開學教師大會上,當學校老師再次看到馬永時,不禁全體鼓掌歡迎他回來,掌聲持續(xù)了五六分鐘,那是全體老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時間最長、最響亮的一次掌聲。
現(xiàn)在,馬老師回到了學校,考慮到他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學校給他安排在了事情較少的檔案室,但馬老師卻表示:“我會好好調(diào)理身體,爭取早日回到我的三尺講臺。”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