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滿太行 林果飄香
花椒變成搖錢樹
——在井陘縣南峪鎮(zhèn)張家峪村
井陘縣南峪鎮(zhèn)張家峪村的大紅袍花椒,因色紅粒大、麻味純正備受消費者青睞。圖為張家峪村村民在采摘花椒。通訊員 段建斌攝
張家峪村,地處井陘縣太行深山盆地之中。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非常適合花椒生長。
張家峪的大紅袍花椒,因色紅粒大、麻味純正備受消費者青睞。這個僅有52戶、156口人的小山村,因家家戶戶種花椒,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椒村。
近日,張家峪的花椒采收已接近尾聲。56歲的郭生米和愛人一大早就拎著籃子走進了花椒林。
“俺家種了7畝多花椒,算是村里的花椒種植大戶了!”郭生米邊摘花椒邊對記者說:“原來各家雖然都種花椒,可沒規(guī)模,主要是自給自足,偶爾有人來收購,就賣上一些,不能算產業(yè)!
在郭生米的記憶里,村里成規(guī)模種植花椒始于2013年。當時,他在村黨支部書記郭生強的號召下,在崗坡上種了7畝多!皼]想到收益一年比一年強,今年一公斤能賣到80多元,一畝地能收75公斤干花椒,一年穩(wěn)穩(wěn)當當掙4萬多塊錢,比種地強多啦!”
嘗到甜頭的張家峪村村民,陸續(xù)在山場上種植了300多畝花椒樹。
“雖然花椒行情穩(wěn)中上升,可當時引導大家種,也是捏著一把汗。怕弄砸了,讓鄉(xiāng)親們戳咱脊梁骨!”郭生強雖然有擔心,可眼瞅著年輕人都走出了大山,村里上歲數的人越來越多,他迫不及待地要給鄉(xiāng)親們找一條新出路。
“花椒耐旱、好管理,比種玉米收益高!惫鷱娕牧伺淖约椅堇锏哪桥_舊電腦,笑著說,“那兩年,真沾了這個老伙計的光!
那段時間,郭生強只要有時間就守在電腦前,查閱花椒種植資料,分析花椒的國內行情。“還算幸運,這件事沒折騰錯!”
如今,全村每年花椒收益在50萬元以上,平均每戶每年花椒收入都能超萬元。
即便這樣,郭生強還不知足。今年他又七下陜西韓城,考察花椒產業(yè)。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韓城全市都種花椒,并且研發(fā)出了花椒粉、花椒油、花椒精油、花椒芽菜辣醬、花椒葉茶等7大類、20多種花椒深加工產品。”第六趟考察回來后,郭生強組織了10多個花椒種植大戶,又一次前往韓城,“想讓大家看看人家的產業(yè),解放解放思想,引進些更優(yōu)質的花椒苗!”
大家伙回來后,張家峪村做出了新規(guī)劃!白钤缥覀儼鸦ń窐浞N在山上,后來引導大家在崗坡上種,今年全村準備在農田里種80畝優(yōu)質花椒!惫鷱娬f。
如今,張家峪村口的一處廢舊廠房已被改造成花椒加工車間,還購買了花椒脫粒機和烘干設備。同時,村里正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謀劃在山場上修建蓄水池、鋪設管道。
“我們就想著一步一步來,邊擴大種植規(guī)模,邊增添設備,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把小花椒做成大產業(yè)!”郭生強信心滿滿。
在張家峪村的帶動下,整個南峪鎮(zhèn)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各村紛紛整理地塊,全鎮(zhèn)準備在今年秋冬季栽植花椒2000畝!拔覀円尰ń返臐庥袈橄泔h滿整個鄉(xiāng)鎮(zhèn)!蹦嫌(zhèn)黨委書記牛建斌說。
【現場畫外音】
石家莊市林業(yè)局林果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劇惠存:
花椒是我國八大調味品之一,并且花椒深加工技術已相對成熟,石家莊西部山區(qū)的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比較適合花椒生長,加之當地又有花椒種植經驗,因此花椒產業(yè)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石家莊市已將花椒確定為太行山生態(tài)綠化工程的重要樹種,按照太行山特色優(yōu)質林果產業(yè)進行重點幫扶支持,并計劃打造百萬畝花椒基地。同時,石家莊市林業(yè)局與省農林科學院專家聯合成立了專業(yè)的技術支撐團隊,專門進行花椒產業(yè)的技術研發(fā),培育和延長花椒的產業(yè)鏈條,成立花椒商會,讓其成為太行山上的綠色富民特色產業(yè)。(記者董昌)
來源:河北新聞網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