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如今的名牌形象,主要是衡水湖、老白干酒、冀派內(nèi)畫、衡水中學、養(yǎng)元六個核桃、全國第一個中共農(nóng)村黨支部、河北省園博園,歷史名人主要是董仲舒、竇太后、孔穎達、高適、孫犁,給外界的大體印象是,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精神屬于智慧型。
當然,其中沒提到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這個崛起的大品牌,如今已排名同類賽事全國第二、全球第23位了。這項賽事意義重大,似乎要提升衡水的智慧型文化精神,引入英雄氣。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馬拉松賽的起源,是古希臘雅典城的勇士們決勝強大的波斯帝國軍隊之后,長跑健將菲迪皮茨付出生命代價把捷報帶給了雅典城廣場焦急萬分的公民們。馬拉松賽承載著以少勝多、爭分奪秒的英雄氣。這英雄氣是馬拉松賽的基因,會隨著國際賽事帶給衡水人,激勵衡水人。
挑戰(zhàn)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有人說這才是馬拉松精神。但這種頑強拼搏精神并不等同戰(zhàn)斗的英雄氣。衡水并不缺少董仲舒“三年不窺園”、孫敬“頭懸梁”的文人拼搏傳統(tǒng),冀派內(nèi)畫把上萬藝人的心力集中在小小的鼻煙壺里,衡水中學“追求卓越”把學生時間計算到分秒,何嘗不是拼搏?但這基本是靜坐的智慧型,缺少奔跑的動感。也許是有意識尋找英雄氣,從1997年開始,衡水中學在全國首創(chuàng)了師生40公里春季遠足活動,其里程接近馬拉松賽長度。同時,衡水體育競技嶄露頭角,武術館火爆、健身舞蹈盛行。在這樣的氛圍中,衡水市委市政府決定依托衡水湖獨特的生態(tài)優(yōu)勢申辦國際馬拉松賽,并在2012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賽事。賽事的啟動,給衡水帶來了強烈動感。每到賽季,數(shù)萬人參與,數(shù)百萬人在熒屏前觀賽,無不熱血沸騰。借此東風,衡水舉辦全國性體育比賽20多次,涌現(xiàn)出十幾支長跑隊伍,全民健身運動風靡全市,運動會、比武大會更是震撼人心,使人感受到一種英雄氣撲面而來。
其實,回望衡水四千年歷史,并不缺少英雄氣。如今引入馬拉松賽,也是對往日英雄氣的接續(xù)。
衡水大平原歷史悠久,曾是民富人杰之域、兵家必爭之地。武邑的觀津城,衡水湖邊的信都城、扶柳城,都曾經(jīng)有過大規(guī)模的激戰(zhàn)。景縣高氏家族在北魏、北齊涌現(xiàn)出一群戰(zhàn)爭英雄。英雄氣曾在衡水平原和馬拉松平原遙相輝映。
《禹貢》記載,大禹治水“至于衡漳”。漳水流經(jīng)衡水,衡水由此得名。衡水一帶最早的可考地名“武羅”,出在夏朝,是以“武”字現(xiàn)身。春秋時,位于武邑的觀津城興起。大致在雅典的馬拉松戰(zhàn)役時,觀津城就成為軍事重鎮(zhèn),后來名將樂毅、田單、白起在此激烈廝殺。秦朝末年,張耳、陳余在衡水一帶反抗秦軍。西漢,在衡水湖南岸設立了信都城,即今冀州城。后來被王郎的追兵逼到絕路的劉秀,立足信都城反擊才扭轉(zhuǎn)了敗局。
五胡亂華時期,景縣一帶高氏家族出了個項羽式的英雄,高敖曹。當信都突然被五千人馬圍攻,高敖曹倉促間只帶十多騎兵迎戰(zhàn)并潰敵。同一家族的高歡,率領十萬大軍西征,令人唱出了流傳至今的《敕勒歌》。高歡的兒子高洋,用快刀斬斷了難以梳理的亂麻,其智勇堪比亞歷山大大帝砍開最復雜的繩結(jié)。這高洋25歲建立北齊,開疆拓土,所向無敵,31歲暴亡,也與亞歷山大在征戰(zhàn)中猝死相似。到唐朝,高氏家族還出了個邊塞詩第一人高適,歌詠征戰(zhàn)。同是唐朝,武邑人蘇定方奉命西征,曾以五百騎兵擊潰四萬突厥騎兵,堪稱神勇,不亞于馬拉松平原一萬多雅典兵對陣九萬波斯軍隊。
放下古代不說,即使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屬于冀中、冀南抗日根據(jù)地的衡水,也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現(xiàn)在談論戰(zhàn)爭英雄氣,是為了在和平建設年代保持旺盛的斗志。智慧不能只動腦,還需要強健的體魄支撐,智慧型精神和頑強的斗志相得益彰。
曾幾何時,衡水往日的英風豪氣少見了,似乎潛伏在史書里、潛伏在火烈的老白干酒中。衡水給外界的印象是,沒能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激起巨瀾,智慧充足而斗志不夠。似乎衡水人就因為身處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民風淳樸,辛勤勞作,先天就缺少冒險精神、戰(zhàn)斗意志。如今,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的英雄氣基因,激發(fā)了衡水人潛在的斗志,提升了已有智慧。無疑,運動起來的衡水人將展示出全新的精氣神,帶動經(jīng)濟社會文化的全面提升。(陳世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