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重要的支付工具,在給大家移動支付帶來大量便利的同時,不少人也面臨這樣的尷尬:微信轉錯賬,不知道該怎么辦。例如有人反映,微信轉錯賬數千元遭對方“拉黑”造成資金損失。究竟應當怎樣預防和解決微信轉錯賬的問題?如果轉錯,怎樣挽回損失呢?
近日,主題為“微信轉錯賬?一招挽回損失”的文章得到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中轉發(fā),是否可以按照《微信轉錯賬咋辦?一招教你挽回損失》的文章挽回損失?記者親自體驗。打開微信后,選擇“支付管理”,記者將轉賬到賬時間設定為兩小時到賬,并于下午兩點向朋友發(fā)起轉賬,當天下午四點,記者朋友通過微信收到了該筆轉賬。下午三點,在這筆賬款未成功轉入他人名下時,記者撥通了微信支付的客服電話95017,客服表示,即使微信用戶開通了延時到賬功能,但還是不能直接撤銷該筆交易?梢姡⑿叛訒r到賬設置成功,但“一招挽回損失”并未實現。
既然“一招挽回損失”不能實現,應當采取怎樣的措施呢?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馬韜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為了解決微信轉錯賬的問題,首先可以和收款人進行協(xié)商處理,如協(xié)商無果,可嘗試尋求騰訊企業(yè)官方幫助,在提供一系列相關證據材料后,申請凍結此筆款項。
北京市西城區(qū)法院法官王飛從法律角度為微信轉錯賬支了招。他認為,解決微信轉錯賬的問題,首先可以嘗試與對方友好協(xié)商,說明情況,法律規(guī)定收款人有返還的義務。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guī)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guī)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孶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如果協(xié)商未果,應當及時去當地警方報案,由轉賬方所在城市警方聯(lián)系深圳網監(jiān)局進行處理,由騰訊企業(yè)配合提供追回幫助。如果通過自行和通過警方等相關部門都未能成功,需要通過訴訟程序,微信轉賬人要起訴收款人,收款方的管轄法院為被告住所地,需要到收款人住所地法院提起訴訟;根據法律要求,起訴人需要有明確的被告,即轉賬人需向法院提供其真實姓名、性別、年齡、住址等信息,若其提供不了,則不滿足立案標準,可能會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若騰訊企業(yè)不提供收款方信息,可能也要以起訴運營方的方式取得收款人個人信息,可能需要通過兩個民事訴訟還有執(zhí)行程序追回款項。
為了從根本上預防微信轉錯賬帶來的損失和麻煩,馬韜建議,首先,微信轉賬方自己需要在轉賬付款前仔細確認收款人姓名和金額;其次,建議微信增加設置轉賬確認提醒環(huán)節(jié),確保轉賬方在轉賬時,能再次確認收款人的姓名。
王飛認為,鑒于通過訴訟程序挽回損失對個人、司法機關等各方而言都耗時耗力,尤其是時間成本較高,所以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對于數額相對較大的轉賬,轉賬方須慎之又慎,確認對方信息后,方可確認轉賬,切忌忙中出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建議騰訊企業(yè)設定明確提示,界定好微信用戶各方包括與微信關聯(lián)的金融機構的權利和義務,釋明風險,提升各方規(guī)則意識、誠實信用意識、法律意識,提高轉賬方警惕心理并打消有些人的投機心理,確保網上轉賬程序的安全。(中國經濟網記者崔國強)
相關新聞:
哈爾濱二環(huán)橋發(fā)生慘禍 7名環(huán)衛(wèi)工被撞 5死2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