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10月,開平礦第一鉆開始鉆探。 開灤博物館供圖
開平礦務局老股票。 開灤博物館供圖
1879年后開始形成的開平礦大街。開灤博物館供圖
今日唐山 河北日報記者 賈恒攝
□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
[閱讀提示]
它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區(qū)位優(yōu)勢得天獨厚。
它資源豐富、積淀深厚,發(fā)展?jié)摿εc生俱來。
它是中國北方近代工業(yè)的發(fā)祥地,被稱為中國近代工業(yè)的搖籃。
它就是唐山,一座曾歷經輝煌和磨難如今正走在轉型升級路上的城市。
鮮為人知的是,這座見證了我國近代工業(yè)發(fā)展史的城市,在130多年前,僅僅是一座偏僻的小村莊。
對初到唐山的外地人來說,尋找開灤煤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你問路時,當?shù)厝送鶗催^來問你,到處都是開灤,你找的是哪個?
在唐山,無論是市中心,還是馬家溝、趙各莊、林西、唐家莊等地,也確實到處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開灤采礦點。
開灤煤礦(前身開平煤礦),這個建立于清政府時代的企業(yè)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符號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在唐山,與開灤煤礦相關的人口就有近60萬。
而唐山作為一個城市的起點,也要從138年前開平煤礦的建立說起。
“近代第一佳礦”托起的城市
初冬的清晨,天剛蒙蒙亮,開灤國家礦山公園里,“唐山礦”的機器已經開始轟鳴,高高的井架臺上,機械化軸輪不停旋轉,一箱箱油黑的煤炭從地下升起。
這座開采已超過百年的煤礦,仍像建立之初那樣,源源不斷地為人們提供著能源。
在礦井的不遠處,開闊的廣場上屹立著一座主碑——“世紀之夢”,15米高的黑色花崗巖主碑正面,雕刻著幾代開灤礦工的形象。拿著手鎬和推著小推車的是早期的礦工,持起礦燈的是近代礦工,當代的煤工推著采煤機,大型齒輪在他身旁隱約可見。主碑的背面則雕刻著一個挺拔的人像——高高的顴骨,凹陷的雙眼,五官帶有明顯的廣東人特征。
他,就是被研究者稱為“唐山之父”的唐廷樞。
138年前,正是因為這個人的到來,喬家屯這個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小山村才發(fā)生了滄海桑田的巨變,成為了后來唐山城市發(fā)展的起點。
1876年秋末冬初,小鎮(zhèn)開平(今唐山市開平區(qū))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外來者——他們著裝體面、多數(shù)操著南方口音,還有高鼻梁的外國人。其中為首的就是唐廷樞。
這些外來者有的拿著儀器在地面上不停地做標記,有的則在地圖上畫來畫去。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們又馬不停蹄,在開平附近方圓50多公里范圍內勘測、記錄。
他們在尋找的不是別的,而是在當時被稱為“黑金”的一種重要能源——煤炭。
“洋務運動中,近代企業(yè)的興辦需要大量煤炭,但傳統(tǒng)土法生產的煤炭不能滿足需求,洋煤價格又持續(xù)高企,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只得謀尋通過自辦大型機械化礦井的途徑來實現(xiàn)能源自給!遍_灤博物館研究員楊磊介紹。
1874年,李鴻章曾得到清廷允許,籌建直隸磁州煤鐵礦,但因當?shù)亟煌ú槐、地方勢力百般阻撓而很快停辦。1876年,他又委派盛宣懷為興國煤礦礦務督辦,總管湖北礦業(yè)開發(fā)。但盛宣懷仍用土法開采,產量低得可憐——40多座煤窯半年產煤不過20噸,還不如西方國家一口礦井一個星期的產量。
“開平一代自古就有許多小煤窯,據(jù)史料記載,當?shù)匕傩諒拿鞒罉纺觊g便開始用土法取煤。一心想創(chuàng)辦大型煤礦的李鴻章聽說后,便把目光落到了這里!睏罾谡f。
為了不重蹈之前辦礦的覆轍,李鴻章經過深思熟慮,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得力干將唐廷樞。
“唐廷樞是廣東香山人,曾在英商怡和洋行任高管十年,后為李鴻章所招納,成為其洋務運動的得力助手,被后世稱為近代中國‘實業(yè)興邦第一人’!睏罾诟嬖V記者。
身負重任的唐廷樞帶領從英國聘來的幾名礦師和從廣東招募的工匠奔赴開平一帶選址。為了找到“煤線”,唐廷樞親自下到小煤窯里,看哪些是淺層煤,哪些是深層煤,走向又如何。他們還鉆進當?shù)卮迕竦男∶焊G里采煤樣,爬到山上選石塊作標本,寄到北京的同文館和英國,給化驗師化驗。
“根據(jù)化驗結果,唐廷樞發(fā)現(xiàn)距開平以西20里的喬家屯一帶土法開采的煤比別處煤品更高,‘可與英國上等之煤相比,其成色與之相仿,采辦很有把握’。經過反復比較,他最后決定把開平礦務局的第一眼井放在喬家屯西南。”楊磊介紹。
喬家屯,這座灤州府開平鎮(zhèn)治下、僅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就這樣成為一座百萬人口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的起點。直到今天,喬家屯當年所處的位置仍是唐山市中心區(qū),喬屯南街、喬屯街道辦事處、喬屯社區(qū)……一個一個沿用至今的名稱,宣示著百年傳承。
1877年10月,李鴻章批準了唐廷樞關于開平礦務局的設局章程。經過資金和設備的緊張籌備,1878年6月,唐廷樞帶領聘請的英國礦師和工匠來到開平,出示辦礦曉諭。7月24日,開平礦務局正式掛牌成立。
緊張的建礦工作隨之展開。幾個月間,高聳的井架,高大的廠房、絞車房,工棚、供洋人居住的洋房子及辦公用房等建筑,都在原本荒蕪的喬家屯一帶拔地而起。
因礦址位于唐山南麓,唐廷樞為這座中國近代北方第一座現(xiàn)代化煤礦取名“唐山礦”。
“唐山,原名大城山,是唐山市區(qū)東北幾座小山峰的統(tǒng)稱!睏罾谡f,“唐山”這個地名最早可以
追溯到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親率10多萬唐軍東征高麗(統(tǒng)治區(qū)在今遼河以東及朝鮮半島北部),曾在大城山上屯駐,以后此山遂名“唐山”。
“唐山”,就這樣成為后來這座以工礦業(yè)聞名的新興城市市名的根由。
如今,站在開闊的礦山公園廣場上,我們已經很難想象當年唐山礦開鉆時的熱鬧情形。但從歷史資料的記載和研究者的講述中,仍能感受到這座煤礦的興建在當時的影響和地位:唐山一號礦開鑿不久,鉆至91.4米時,已見到6煤層。而鉆到100多米時,預計可以得到的煤足夠60年的開采,故而“未再繼續(xù)深探”。
當時頗具影響力的雜志《益聞錄》曾這樣記載唐山礦一號井的情況:“唐山有煤井一所,井口在街前,井深60余丈。井上設有貨輪機器……按此井之堅牢,出煤之多,速而省工,誠中國第一佳礦也!
“在開平煤礦籌建前后,清政府曾在中國從南到北的廣大疆域廣建煤礦。興辦于1876年的臺灣基隆煤礦,是被《中國近代煤礦史》定論為中國第一個近代煤礦的大型煤礦。但這些煤礦后來都因各種原因或破產、或停辦。只有開平煤礦蒸蒸日上,堪稱我國近代新式煤礦的代表。”楊磊說。
以開平煤礦為圓心,以一個小村莊為起點的唐山,揭開了新的發(fā)展篇章。
“五個第一”催生北方近代工業(yè)發(fā)祥地
“如今的唐山,是河北乃至全國重要的工業(yè)城市,但很多人不知道,因開平煤礦的開采而興起的唐山,還是中國近代工業(yè)的發(fā)祥地之一,在唐山興起的過程中,催生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五個第一!
唐山歷史學會會長、唐山師范學院教授閆永增告訴記者,這五個第一分別是中國近代創(chuàng)辦、經營最成功的“第一佳”煤礦,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和第一件衛(wèi)生陶瓷。
1881年,開平礦務局唐山礦正式投產,當年產煤3613噸,其后產量逐年遞增,不僅供應北洋水師、各機器局,還遠銷中國沿?诎都皷|南亞,并很快將洋煤完全擠出了天津市場。
1889年9月21日,當時的《捷報》評論說:“過去五六年里,在中國的股份公司內,不管是礦業(yè)還是其他企業(yè),還沒有一個中國經理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币晃挥浾咴谠u論中國的洋務運動時也說:“在煤的開采方面,唯一獲得成功的就是開平煤礦!
隨著煤礦的正式出煤,運輸成為當時關系煤礦生存發(fā)展的關鍵。
“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運輸是關鍵。清政府卻對修鐵路一貫持以頑固的排斥態(tài)度,唐廷樞在勘察開平煤田時所提出的鐵路計劃遭到朝中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直到1881年6月9日,唐廷樞命人打著建‘快車馬路’的旗號,秘密修建了唐山至胥各莊段的一條標準軌距鐵路!遍Z永增介紹。
差不多同時,唐廷樞還命人在開平礦務局胥各莊修車廠內,利用廢舊材料秘密地造出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龍?zhí)枴睓C車。1881年9月6日,“龍?zhí)枴睓C車一聲長鳴,拉響了中國鐵路運輸?shù)牡谝宦暺选?/p>
開平煤礦修通鐵路、造出機車的消息驚動了封建朝廷,保守勢力馬上下令禁駛火車。開平煤礦不得不改用騾馬拉著車皮在唐胥鐵路上運煤。后來,幾經波折,又由一批清朝官吏、大臣親自乘坐機車驗證安全可靠,才允許機車正式行駛。
由此,總長9.319公里的唐胥鐵路,成為如今中國萬里鐵路大動脈的源頭開端。當年生產出“龍?zhí)枴睓C車的開平礦務局胥各莊修車廠,如今已經成長為我國生產高速客運列車的一流企業(yè)。
除煤礦、運輸業(yè)之外,開平礦務局還多業(yè)并舉,先后建起焦炭廠、磚廠、細棉土廠(水泥廠),在新河購置幾萬畝土地開辦機器墾殖的農場,并在當時熱河、直隸等地參股永平金礦、承平和建平銀礦、中國鐵路公司、天津煤氣公司等一批新興企業(yè)。
“唐廷樞在企業(yè)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這也是開平礦務局、胥各莊修車廠后來長久不衰,成為百年企業(yè)的秘訣!遍Z永增認為。
在開平礦務局創(chuàng)辦初期,唐廷樞就提出,開平煤礦如若官辦,必然冗員雜沓,管理腐敗,效率低下。“于是,他決定趁朝廷沒錢投資之機會,把煤礦辦成一家‘官督商辦’的股份制企業(yè)。為此,他制定了招股章程十二條,規(guī)定煤礦為官督商辦,擬集資80萬兩白銀,分作8000股,向社會發(fā)行開平礦務局的股票!遍Z永增說。
這,也是中國的最早公開發(fā)行的股票之一。
唐廷樞多年在商界摸爬滾打,人脈極為廣泛,加之開平煤礦的“官督”背景,招股非常順利。一年時間,天津、上海、香港等地工商巨賈便認購了計劃融資8000股中的7000股。
“隨著企業(yè)經營蒸蒸日上,開平礦務局股票曾在當年的上海股票交易所受到熱捧。股價最高時從原來的100多兩白銀一股,漲到了200兩一股!睏罾诟嬖V記者。
如今,4張藍色的開平礦務局老股票作為鎮(zhèn)館之寶在開灤博物館內展出。這4張發(fā)行于1881年7月(農歷)的股票是我國存世最早的股票,比之前公認的中國存世最早的老股票還要早一個月。
4張小小的股票,成為開平礦務局實行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見證。
在開平礦務局的帶動下,工業(yè)和資本在唐山不斷聚集。1906年,近代著名實業(yè)家周學熙將曾被英國人強占的唐山細棉土廠收回,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辦私人資本企業(yè)“啟新洋灰公司”,成為我國第一家現(xiàn)代水泥廠,標志著我國水泥工業(yè)的誕生和我國百年水泥工業(yè)史的開端。
1925年,啟新陶瓷廠從德國引進設備,是我國第一家引進陶瓷設備的工廠,率先使用機器生產陶瓷,改變了千百年來手工生產陶瓷的局面。同年,啟新陶瓷廠首次使用部分國產原料生產出中國的第一件衛(wèi)生陶瓷,為中國帶來了馬桶革命,這也是唐山工業(yè)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
經過近半個世紀,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唐山已經形成了以開灤、鐵路工廠、啟新、華新紡織廠等大企業(yè)為骨干和若干中小企業(yè)滾動發(fā)展的近代工業(yè)體系。
“在世界近代史上,工業(yè)立市是普遍現(xiàn)象。但在中國古代,城市首先由政治、軍事因素決定的,幾乎很少有單純經濟性的中心城市,近代唐山的崛起卻是以工業(yè)立市的。唐山的工業(yè)化進程,同時帶來的,是其從農村發(fā)展為城市的城市化進程!遍Z永增認為。
在逐漸健全的近代工業(yè)體系支撐下,唐山成為聲名遠播的京東商業(yè)大埠、中國近代北方工業(yè)的搖籃。
抹不去的廣東印記
在河北的眾多城市中,唐山是地域文化相對獨特、鮮明的一個。但鮮為人知的是,今天相當一部分“土生土長”的唐山市人,其祖籍卻未必是“唐山”。
在這座因礦而興的新城市里,100多年前,由外籍洋人技師、以廣東人為主的工匠,以及大批破產農民組成的礦工,構成了城市的最早開發(fā)者。
“外來人口在唐山城市形成、發(fā)展的過程中,曾發(fā)揮過重要作用。也因此,唐山從城市形成起,就體現(xiàn)著中西文化交匯、南北文化相融的鮮明特點!遍Z永增認為。
在開平煤礦創(chuàng)建之初,外來人口則占去了唐山人口的大半,而這其中,又以來自數(shù)千里之外的廣東人最多。
“唐廷樞是廣東人,開平煤礦始建時,他身邊最早的‘高管’幾乎是一水的廣東籍著名實業(yè)家和學者!睏罾诮榻B。
“開平煤礦作為中國近代最早采用機器開采的大型煤礦之一,大批外國機器設備的投入使用,急需一批具有近代生產經驗的熟練技術工匠來開動機器、維修設備。而當時很少有本地人接觸過近代機器。于是,唐廷樞就從廣東同鄉(xiāng)中招聘了一批技術工匠來唐山礦。由于廣東人懂技術,而唐山工資待遇高、生活穩(wěn)定,爾后來唐山的廣東人逐漸增多!睏罾谡f。
開平礦務局早期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截至1882年,在唐山礦第一批520名工人中,有120名是廣東香山籍。隨著煤礦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和唐胥鐵路的建成、鐵路工廠的發(fā)展,又陸續(xù)有廣東人來到唐山。到上世紀二十年代,在僅數(shù)萬人口的唐山,廣東人已達到數(shù)千人之多。
隨著定居唐山的工人日漸增多,唐山開始有了最早的城市居民和城市設施。1900年左右,在廣東人聚居地區(qū)出現(xiàn)了唐山第一條城市街道——“廣東街”,這正是今天貫穿唐山東西的通衢大道新華東道的前身。
“這條街還串聯(lián)了如今的建國路,往南過了天橋就到了小山附近,對唐山有著很深的歷史文化影響!睏罾诟嬖V記者。
對于一些有懷舊意識的老唐山人來說,“廣東街”才是他們記憶中真正的街區(qū)馬路。
“當時的廣東街特別窄,最多就兩個車道那么寬,廣東人幾乎都住在這兒,還分為大小廣東街兩個范圍。小廣東街兩旁都是居民住房,而大廣東街兩邊的商鋪比較多!79歲的唐山市民王偉,兒時曾居住在“廣東街”附近,他對當年那條“唐山最繁華的街道”記憶猶新。
“當時市區(qū)涵蓋的馬家屯、雷莊、城子莊都是非常小的村莊,而且比較封閉。外來的新市民將相對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帶到了這里!睏罾诮榻B,在一定程度上,當時的廣東人極大地影響甚至可謂主導過這個新興城市的生活。
來到唐山的廣東人,除主要在煤礦和工廠做工外,還有人經商開店,或從事擺攤販賣之類的行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廣東人在唐山廣東街開辦的商號就有經營藥材的廣生堂、廣和堂、廣源堂、廣平安等,經營家鄉(xiāng)食品的有廣萬祥、廣吉祥、廣隆昌、老陸婆等。
這些廣東人開辦的唐山“老字號”的影響一直延續(xù)了幾十年。
在美國記者威廉·約瑟夫1972年拍攝的唐山震前“建國路大下坡”的老照片中,依稀可見當年老廣東街的商業(yè)街區(qū)面貌。而直到今天,唐山的臘腸、月餅中仍帶有一點點與北方大部分地區(qū)不同的廣東風味!斑@并不是改革開放后廣式食品北上流行的結果,而是唐山這座新城百年間逐漸形成的獨特地域口味。”閆永增說。
“廣東人說話聽不懂,但他們真會做生意,大都做批發(fā)生意,緊挨著廣東街的建國路里也有不少他們的店鋪!闭劶爱斈陮V東人的印象,也曾走街串巷跑買賣的王偉脫口而出“精明能干”四個字。
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后,唐山已成為行業(yè)門類繁多、商品種類齊全的商業(yè)城市。以小山為中心,全唐山已有商店不下六七百家,與商業(yè)密切相關的金融機構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還有大的銀市和私家錢莊,以及十幾家當鋪。“唐山”已經取代了開平鎮(zhèn),成為當?shù)匦碌纳虡I(yè)中心。
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唐山已經擁有約10萬固定人口,城市功能漸趨完善,成為北方著名的工商城市,有“小天津”之稱。
1925年6月24日,當時的北洋政府內務部確定設立唐山市,并在《政府公報》中明令發(fā)布,這是歷史上首次以中央政府的名義設立唐山市。
但由于當時執(zhí)政的段祺瑞政權很快垮臺,唐山的市政機構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在后來的1927年、1938年、1945年,唐山又先后經歷了幾次設市事件。但由于種種因素,這幾次設市都是在爭論中沒了結果。
“雖然關于唐山具體設市的時間,學界至今存在爭論。但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唐山已經完全具備了城市的功能,當時出版的一些地圖也開始稱這里為‘唐山市’!遍Z永增表示。
其后直至新中國成立,唐山一直以其成熟、先進的工業(yè)體系,處于北方工業(yè)重鎮(zhèn)之列,到1948年12月唐山解放時,這里已經是一座毫無爭議的現(xiàn)代工業(yè)城市了。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準唐山與大連、青島、無錫等13個重要的、人口過100萬的非省會城市一起,成為中國“十三個較大城市”——震后重生的唐山,又掀開了新的一頁。
相關新聞:
10月份河北CPI同比上漲2.1% 漲幅創(chuàng)年內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