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tài)勢,聚焦重點領(lǐng)域,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省三位基層代表委員認為,治理群眾身邊的微腐敗,既要增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堅持挺紀在前,又要強化源頭治理,增強群眾監(jiān)督,確保權(quán)力在陽光下運行。(2017年3月11日《河北日報》)
微腐?對。就是那些精于做秀、拙于做事,樂于謀人、短于謀事,工于心計、嫉賢妒能,閉目塞聽、諱疾忌醫(yī),頻贈賀卡、紙片腐敗的行為。相對于“大腐敗”而言,您是否覺得“微腐敗”更加可恨呢?是的,因為它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甚至在自己身上,與群眾利益直接相關(guān),群眾對此有著切膚之痛。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還是“大腐敗”的后備軍和社會基礎(chǔ)。古人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要想真正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就必須毫不松懈地抓好微腐敗治理。那么到底如何整治微腐敗?
“基礎(chǔ)不牢,地動山搖!敝卫砦⒏瘮【鸵獜脑搭^上放大招。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之“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我想,我們首先應(yīng)從思想的源頭上放大招,廣泛開展“示范化黨支部”等黨建活動,培育基層黨員干部優(yōu)良作風,讓他們貼近群眾,為民謀利,并堅持“規(guī)矩立在先,丑話說在前”,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同時,還要從源頭治理的機制上放大招,比如規(guī)范基層權(quán)力運行機制,加大預算公開力度,構(gòu)建“三公”經(jīng)費和農(nóng)村集體“三資”監(jiān)管平臺,打造不能腐的銅墻鐵壁,讓基層黨員干部把好用權(quán)“方向盤”,系好廉潔“安全帶”,真正實現(xiàn)“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防患于未然”。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治理微腐敗就要從舉措上出細招。名單篩選、標準掌握、效果評估……盡管基層干部掌握的看似都是“微權(quán)力”,但這些卻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guān);蛟S有的只是幾百元錢、幾頭牲口的事,但卻成為激化矛盾、損害黨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形象的罪魁禍首。代表委員的調(diào)研實踐與親身感受,警醒著我們。腐敗雖“微”,但不可小覷。這更需我們做到小問題硬查處,對踩“紅線”、越“底線”的行為,不因問題小而姑息、不因違者眾而放任;做到小毛病精懲治,積極調(diào)動各種反腐力量,提高“微腐敗”被揭發(fā)、受懲罰的概率,讓腐敗者不敢出手、出手就被捉,逐漸編織起嚴密的反腐網(wǎng)絡(luò),大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濃厚氛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機體健康源于每個細胞。讓我們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作于細、訥于言、敏于行,防止“民生紅利”在末端打折,從根本上鏟除微腐敗滋生的土壤,以無微不“治”的清廉,贏得民心的“最后一公里”。(蘇倩嵐)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