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錢江新城(左上)、杭州隨處可見的公共自行車網點(右下)
轉型治污看浙江(上)
打破GDP崇拜 讓發(fā)展飽含“綠色因子”
■閱讀提示
浙江社科界的一些學者告訴本報記者,在關注經濟數據的同時,他們更喜歡關注和解讀另一種數據,比如浙江的社會發(fā)展位次已如愿進入全國三甲。他們認為,對于浙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來說,這個更有“含金量”。
因為,這不但反映了浙江連續(xù)十年來對經濟發(fā)展質量的調整和努力,也體現了浙江發(fā)展追求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新理念。這正是浙江發(fā)展的新境界——一個全面小康的浙江、山清水秀的浙江、人民富裕殷實的浙江。
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浙江依靠民營經濟,走內源式經濟發(fā)展道路,以GDP年均增速11.8%的高速發(fā)展,描繪出“中國模式的浙江樣本”,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浙江GDP的實際增速平均高達13%和11.9%。但在“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中,浙江毅然將GDP增速預設為了8%,而與此同時,卻將另一個指數不斷推高:近十年來,浙江社會發(fā)展指數逐年提升8%。
“以GDP年均增長8%為軸,上下2個百分點波動的中速增長要保持10年到20年”——這是浙江對經濟發(fā)展節(jié)奏的設想。在浙江人看來,速度慢下來、穩(wěn)下來的“浙江號”快車已經駛入一條新的發(fā)展軌道。
□河北日報記者 王博 [浙江報道]
不做“鴕鳥”做“鳳凰”
3.4%,浙江人至今還記得這個“非常危險”的數字。
2008年第一季度,當很多省份又一次享受GDP增速兩位數增長的歡喜時,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卻顯示:浙江GDP同比增長僅為3.4%。這是曾一路位居全國各省份GDP增長前列的浙江第一次在全國墊底。
一時間,各種聲音紛至沓來,有人甚至預測,浙江經濟將會一蹶不振。
此時,《浙江日報》發(fā)表的一篇評論文章說:“過去長期粗放式增長,已在透支這個資源小省的環(huán)境健康;高成本時代的來臨,使這個經濟大省先一步體會到產業(yè)低端鎖定的窘迫!
浙江人敏銳地意識到,GDP的急速下滑是浙江一系列內部“傷病”的外部“癥狀”。
于是,一系列深入思想的變革在浙江開始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