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已正式“退役”,“天宮二號”即將“上崗”。
計劃2016年發(fā)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guī)模的空間應用。
“天宮二號”分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兩個艙段。其中,實驗艙為密封艙,主要功能是為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提供潔凈空氣、適宜溫濕度等載人環(huán)境和活動空間;資源艙為非密封結(jié)構(gòu),主要功能是為“天宮二號”在太空飛行提供能源和動力,太陽電池翼、蓄電池、推進劑、發(fā)動機等均布置在資源艙。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期間,任務多多:接受航天員訪問,完成中期駐留任務;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突破和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開展太空維修實驗,為建造空間站提前開展相關技術驗證。
“針對這些飛行任務變化,五院進行了相關系統(tǒng)設計并增加設備配置,為了航天員中期駐留的居住環(huán)境更加舒適,專門進行了宜居性設計。”王中陽說。
航天運載技術:在研可回收重復利用火箭有望看到成果
“運載火箭正在向廉價、可靠、高超聲速、重復使用方向發(fā)展。火箭回收再利用是一個趨勢,也是展示航天綜合和關鍵技術的標志。我們也有所規(guī)劃,有一項預研課題就是重復可回收利用火箭的研制和攻關計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副書記羅曉陽表示,為使我國航天運載技術始終處于世界先進行列,加快研制新一代運載火箭、發(fā)展重型運載火箭、探索重復使用運載火箭十分必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宇航部副部長馬志濱說,火箭的可重復使用,各國在方式上可能不太一樣。實施火箭回收的路子也不單單就是一條。有多種回收方式,比如傘降,發(fā)動機向地面推動克服阻力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