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景莉 黃英 趙書昭
公民的法治觀念是構建法治社會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求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
從現(xiàn)實看,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全民的法治觀念在不斷增強,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正在成為社會常態(tài)。但也要看到,一些人的法治觀念、法治意識,與法治社會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信權不信法、信錢不信法、信訪不信法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仍然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任重道遠。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堅持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以民主法治的切實進步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一方面,黨既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確保黨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又要依據黨內法規(guī)管黨治黨,充分發(fā)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尊法守法的模范示范作用。一方面,建立權責統(tǒng)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堅持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實現(xiàn)依法調節(jié)各種利益、依法解決各種矛盾、依法進行社會治理。這樣,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民主和法治的切實進步,享受到民主法治的陽光雨露,必然產生對法治的親近感和認同感,進而增強法治觀念。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體系的構建,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力度,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提供良好的氛圍。一是要加強法治教育、培育法治精神。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在全社會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教育,培養(yǎng)人們對法治的尊敬和信仰。二是保證公正司法、嚴格執(zhí)法,把法律至上的理念貫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公正司法、嚴格執(zhí)法,使法律至上理念體現(xiàn)在每一個案件之中,體現(xiàn)在保障人民權益的方方面面,這樣法治才能得到人民群眾認同,才能植根于人民群眾心中。三是深入開展普法宣傳。要加大普法工作的力度,健全完善普法機制,以宣傳、文化、教育部門為主導,以高校科研機構為陣地,以各種媒體為渠道,在全社會開展持續(xù)的法治普及活動,形成全民學法愛法,守法護法的新風尚。
理順社會關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提供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公平正義是法治的核心所在,是判斷社會風尚優(yōu)劣的風向標,也是公民對社會能否產生認同感和親近感的重要依據。理順社會關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關鍵是反對特權,實現(xiàn)機會面前人人平等,使普通人能夠通過自身努力而“圓夢”和實現(xiàn)“人生出彩”。只有實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使社會各群體相互尊重、誠信友愛、各司其職、各得其所,才能讓法治信仰真正根植于每一個人心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