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培芳家訪目的是把要輟學的學生拉回學校來。當年生活困難,家家戶戶吃不飽,大量學生輟學。那時穆培芳在學校住,放學之后先看作業(yè),處理完之后連飯都不吃就去家訪。學生們分散居住在學校周圍10多個村,最遠的有六七里,每次都靠步行。
不止一位當年的學生記得,在某天晚上困窘的家里,出現(xiàn)了穆老師的身影。
2
終生難忘的一塊錢
3月16日上午,記者坐在這些老人中間,當他們提起當年穆老師對自己的幫助時,一個人掉淚,引來全屋子人落淚。
68歲的亢連珍一開口就哭了。這位從小失去父親的老人當年為了一塊錢學費面臨輟學,是穆培芳拿出了這一塊錢,她才繼續(xù)留在了學校。67歲的張玉泉說,穆老師也給過我。他說,當時家里太窮了,穆老師一看他沒上學,立即就來家訪了,是穆老師給掏了一塊錢,他才又回到學校。穆培芳當年的學生郭忠發(fā)說,穆老師也為我掏過一塊錢的學費……
老人們告訴記者,同學們后來聚到一起交流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穆老師當年給這么多學生墊付過學費。而穆培芳當年的月工資是21元,家里還有一位老父親需要照顧。
不僅如此,更多的學生都在輟學之后因為穆培芳的家訪而重新上學。他對當年的王寶純說,寶純哪,你不上學不行啊,以后后悔都來不及。他找到學生米桂蘭的母親,“大娘,讓桂蘭上午上學,下午再去挖野菜,行不行?”
1962年,穆培芳教的24班共34名學生,除一人因病去世外,其余33名全部如期畢業(yè),多數(shù)考入初中。這在當時是一件在省報上被重點報道的“奇跡”。
一位叫王中英的學生當年也曾面臨輟學,是穆培芳幾次上門做通了工作,她后來參軍,如今在北京退休。像這樣的學生,穆培芳還有好多。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