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wǎng)訊(通訊員何連斌、李志慧)“兒待俺的好,沒人能比得上!”99歲的邢臺臨西縣馬劉莊村老人徐佩玉精神矍鑠,她口中反復(fù)念叨的“兒”,其實是62歲的女婿馬友臣。25年來,馬友臣早已習(xí)慣做岳母的“親兒子”。
孩兒他媽待俺老人是一等一,俺也得將心比心盡盡孝
岳母養(yǎng)成的好胃口,馬友臣功勞最大。八寶粥之類的甜食從來沒斷過,一日三餐少不了肉,有時要出差三五天,馬友臣就親自下廚,提前做好十幾碗粉蒸肉放進(jìn)冰箱,留著讓老人慢慢吃。馬友臣盛好了飯菜總是先端到徐佩玉面前,其他人都不能吃頭一碗,成了這家人雷打不動的規(guī)矩。
“孩兒他媽待俺老人是一等一,俺奶奶、俺爹、俺娘仨老人都是她一手伺候走的,如今,她留有一個老的,俺也得將心比心盡盡孝,從1991年接過來一塊住,20多年了,俺一直跟自己的親娘一樣對待!瘪R友臣說著有些動容。
別人有病了都是從外面回家休養(yǎng),徐佩玉則是讓馬友臣往回接,按她的話說,“一回家,就沒病了!”在她心里,女婿家才是家,離開一會兒就想得慌。離家也行,得有女婿女兒陪著。2007年,馬友臣夫婦帶著徐佩玉坐火車去安徽,過了一把旅游癮,當(dāng)了兩個多月的“城里人兒”,那是徐佩玉平生到過最遠(yuǎn)的地方,一翻看當(dāng)時的相片,徐佩玉還是手舞足蹈說個不停。
“老人心情暢快了,病自然就少了!币挥锌臻e,馬友臣夫妻兩人就開車帶老人去臨西縣城公園、廣場、集市上逛,時裝店里買幾件衣服,“這么多年,俺穿的戴的都有他們管著,從來不用上愁買衣服的事兒。”徐佩玉滿臉驕傲。
老人在乎的不是你聽她講什么,而是貼得很近的心
平時生意再累再晚,馬友臣回家第一件事必定是坐在岳母的炕頭,“匯報匯報”當(dāng)天的工作。冬日里有空閑的時候,兩個人坐在炕頭上,用被子蓋住雙腿,岳母開講老輩故事。后來,徐佩玉耳朵不好使了,馬友臣就多聽少說,多用點頭、微笑回應(yīng)。
“其實老人真正在乎的,不是你聽他講了什么,而是能每天感受到你雙手的溫度,貼得很近的心!瘪R友臣說,家里的晚輩們對老人也是親不夠,在外工作的兒子兒媳和女兒隔三差五打來電話問長問短,現(xiàn)在只要一回家,兒媳還跟老人鉆一個被窩哪。
每天晚上聽不到女婿回家開門的聲響,徐佩玉就不睡覺。有一次,馬友臣忙于生意,忘了給老人“請假”,一晚上沒回來,她在屋門口一坐就是一夜。第二天馬友臣推開家門,看到90多歲的老人為了自己一夜沒合眼,眼淚奪眶而出。
如今,老人還是每天早上5點起床洗漱,剪一剪葡萄枝,撿一撿落在地上的棒子粒兒,把院子打整得看不到一根草。馬友臣很慶幸,“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她是我們家的寶貝疙瘩!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