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寶貝“搬”到石家莊
243件(套)文物講述俄羅斯歷史文化
俄羅斯國璽
《鏡子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寶座
大宮殿和大階梯噴泉
俄羅斯人不僅威猛勇武,文藝天賦也同樣讓人景仰……12月21日,《走進帝俄時代——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特展》將在省博北區(qū)二樓16號、9號展廳與觀眾見面。參展的243件(套)重量級文物,將為大家講述帝俄時代兩百年間,羅曼諾夫王朝的興衰榮辱,宮廷生活的奢華精致,以及沙俄皇室的纏綿愛情。18日上午,記者第一時間前往展廳探營。
主辦方表示,中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河北與俄羅斯之間的文化交流也在2017年結出豐碩成果。5月,俄羅斯——河北文化周在莫斯科舉行,“相信這場異域文化氣息濃郁的視覺盛宴,會讓河北人民增進對俄羅斯歷史文化的了解,促進中俄兩國文明互鑒,民心相通!
本次展覽由河北博物院、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意大利MondoMostre展覽公司共同主辦,展出來自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的文物共計243件(套),包括生活用品、油畫、瓷器、雕塑、衣物等,其中俄羅斯國璽、油畫《彼得一世審訊皇儲阿列克謝》、油畫《鏡子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俄羅斯皇家宴飲瓷器、葉卡捷琳娜二世寶座等均屬館藏珍品。
展品中最引人注目就是那枚俄羅斯國璽,這枚國璽是尼古拉一世的私人藏品,自19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就保存在圣彼得堡的王室宮殿內(nèi)。國璽是藍鋼材質(zhì),刻有帝國皇冠及俄羅斯帝國的盾形紋章,鑲嵌金邊,梨形手柄由象牙制成,低調(diào)奢華。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枚俄羅斯國璽卻是地道的英國貨。19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涅瓦大街上的尼科爾斯普林柯公司及其英國雜志公司,在圣彼得堡的貴族圈內(nèi)頗有名氣,沙皇尼古拉一世喜歡在這里為家人挑選禮物。受其命令,著名的金匠和珠寶設計師薩繆爾專門打造了這一國璽,將其放于精致的盒子內(nèi),盒子表面還印有公司名稱,證明它的出處。
除國璽外,同樣象征著至高無上皇權的展品還有一把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寶座,這把紅色天鵝絨寶座造型典雅,裝飾華貴。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寶座靠背的頂部刻有帝國的王位標識,由圓形和十字架組成的俄羅斯帝國皇冠,帶漩渦花飾,中間刻有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標識,由交錯的字母“I” 代表“Imperatritsa”女皇,字母“E”代表“Ekaterina”葉卡捷琳娜和“II”(“二世”)組成。精美華麗的寶座不僅展現(xiàn)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尊貴地位,也反映了俄羅斯當時高超的制作工藝。
此外,展覽中還出現(xiàn)了一些中國文化元素,例如漆畫、瓷器等。這是因為17世紀至18世紀,“中國風”曾席卷歐洲大陸。沙皇也對中式風格青睞有加。他們收藏了大量中國瓷器及其他工藝品,夏宮內(nèi)就布置了多個富有東方韻味的房間。本次展覽展期至2018年3月16日。(記者 張曉娟)
■鏈接
彼得霍夫?qū)m(彼得夏宮)是彼得大帝于18世紀初創(chuàng)建的濱海行宮。這座宮殿主要作為沙皇的夏季行宮,不過,為了與俄羅斯負有盛名的冬宮對應,人們往往將之直接稱為夏宮。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一位偉大改革家,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這位雄才偉略的君主以暴風驟雨般的改革,使俄羅斯躋身歐洲強國之列。
夏宮坐落在圣彼得堡西南約30公里處的芬蘭灣之畔,風景優(yōu)美。為了建造這座宮殿,彼得大帝親身參與到工程籌劃之中,他不僅確定了夏宮的選址、繪制,還修改了大量圖紙,甚至到現(xiàn)場指導工程建設。彼得大帝當時還邀請了來自法國和意大利的優(yōu)秀建筑師、工匠,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僅僅10年時間,彼得大帝就實現(xiàn)了他的期望,富麗恢宏的大宮殿布局于金碧輝煌的階梯噴泉之上,玲瓏別致的小型宮殿點綴在精巧設計的園林之中,夏宮被當時的人們視作繼圣彼得堡后的另一個奇跡。夏宮所蘊含的歐洲風情和奢華裝潢,讓它獲得了“俄羅斯的凡爾賽宮”的美譽,是俄羅斯文化與西歐文化交融的結晶,二戰(zhàn)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