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福利电影在线观看_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啪啪_国产欧美尤物皇后视频_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_99re6在线精品观看

登錄 注冊 收藏本站 設為主頁
河北網

藁城古稀老人6年寫百萬字村志 記錄南董村2400年歷史

時間:2015-05-19 20:48河北網(www.bklai.com)
河北網(www.bklai.com)權威媒體 河北門戶

  -每個參與者(左為龔小元)都為這本書付出很多心血。記者閆志國攝

  -龔小元自己制作的圖表。

  -《南董古鎮(zhèn)志》和《南董姓氏族譜》。

  “1940年,龔進銀購買了全村第一輛自行車。”“1975年,董夢謙買回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近日,70歲的退休老人龔小元嘔心瀝血6年編寫的村志成書出版,洋洋灑灑100萬字的筆墨讓老家藁城南董村2400年的歷史浮出水面,結束了村民代代傳頌、口口相傳的歷史,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專家表示,這本《南董古鎮(zhèn)志》很接地氣,是省內編修最詳實的村志之一,它的規(guī)范和嚴謹也具有借鑒意義。村志是中華歷史與文化的源泉,呼吁有條件的村莊進行搶救性編修。

  事件

  百萬字村志記錄南董村2400年歷史

  眼前這本書,封面設計大氣飽滿,紙張硬度十足、手感細膩,是什么高大上的書籍?

  它只是一本村志——《南董古鎮(zhèn)志》,如果你驚嘆它緣何這般“土豪”,那么仔細看下去,你還會驚嘆不止。

  它記錄了南董村2400年歷史,從公元前400年南董建村,到2014年年底。

  它共有498頁、百萬余字,運用述、記、志、傳、圖、表、錄七種體裁,規(guī)范而嚴謹。

  它承載了南董村政治、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共有18章、115節(jié)、240個條目,包羅萬象。大到國家政策、法規(guī),小到村中點滴小事,應有盡有,被村民稱為“百科全書”,就連各個年代的古謠,也都列在其中,“悠悠中華數千冬,古謠新調唱不清。直隸省、藁城縣,八大鎮(zhèn)里數南董。”

  它還“曝光”農家小事:1949年2月,村民龔黑小參加了解放太原戰(zhàn)役,戰(zhàn)場負傷……1954年10月,村民楊振芳攜全家從安新縣南清村遷來南董定居……1963年12月,村民家家通上了電……1979年4月,劉蘭芳播講評書《岳飛傳》,風靡全村,村民們?yōu)槭章牱奖,?00余戶家庭新買了收音機……1981年5月,肝病流行,全村發(fā)病17例……2006年1月,農業(yè)稅取消,使南董村民當年受益21萬元,人均67.2元……

  這本村志以村落的發(fā)展折射祖國歷史變遷,尤其折射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變化。其中志里面有一表:南董村民主要年份家電擁有量統(tǒng)計表。列出了洗衣機數量的變化:1978年全村有7臺;1988年全村有145臺;1998年全村有525臺;2010年全村有735臺,洗衣機幾乎在全村普及。

  講述

  村民出資龔小元被請來編修村志

  這本大氣的村志出自誰手?南董村民豎起大拇指說:“還能是誰?龔小元唄!”龔小元現年70歲,做過教師,當過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縣文化局長。2005年退休后,人老心不老,習慣了文字工作的他仍筆耕不輟,2006年出版30余萬字的文學專著《龔小元文集》;2007年至2009年主編了36萬字的《藁城市軍事志》。

  記者近日在龔小元家見到他,雖說已是古稀之人,但他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說起編修村志的事,他像孩子一樣興致勃勃地打開話匣子。

  早在2007年,龔小元便思考如何給家鄉(xiāng)編寫一部村志。南董村是一個千年古鎮(zhèn),經濟繁榮,文化積淀豐厚,曾涌現出許多堪留史冊的英模人物和悲壯故事。然而這些歷史從來沒有付諸文字,只是口頭相傳。

  熱心的龔小元決定有生之年,一定要幫家鄉(xiāng)編修村志。

  2009年正月初五,這個機會“從天而降”。他正吃飯呢,突然接到南董村支書打來電話,對方讓他回家鄉(xiāng)編寫村志。

  他風風火火趕到南董村委會,“兩委”成員和村民代表已到齊。村支書把《編纂<南董古鎮(zhèn)志>倡議書》文稿發(fā)給大家。修村志的倡議是兩位村民發(fā)起的,他們一個是退休干部,一個是企業(yè)老總,為回報鄉(xiāng)親,每人愿出資15萬,為家鄉(xiāng)編修村志。

  會上,成立了《南董古鎮(zhèn)志》編輯部,由龔小元牽頭,負責志書資料搜集和編輯、撰寫工作。

  手稿寫了7000頁

  摞起足有半米高

  編修村志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龔小元團隊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

  首先,他確定篇目設計的指導思想:把南董村自然、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歷史和現狀全面記述下來,要橫不缺項,縱不斷線,包羅萬象。按這個指導思想,他耗時45天,才定下篇目提綱。

  其次,資料是志書的生命。初期龔小元等人把工作觸角伸向22個縣直部門、14個社直單位及每個村民家。因時間久遠,有些資料搜集起來十分困難,有的在檔案部門找到了線索,但原件不能帶回,只能日復一日地去謄抄。

  有的內容支離破碎,需要往返多次。全村約800農戶家庭,他們全部走遍,無一遺漏,有的甚至去四五次。同時,組織事件親歷者召開座談會,搜集群體記憶,這樣的座談會共召開37次。走訪調查共獲得原始資料250余萬字,為村志編纂奠定了豐厚的資料基礎。

  龔小元雖年事已高,但也得超負荷工作。他不會用電腦,不會從電腦上查閱資料。有時非查不可,就四處請人幫忙。多數情況下就翻新買的《辭!罚晗聛怼掇o!芬逊闷破茽爛。不會用電腦,志稿只有手寫。他每寫滿一本稿紙(100頁,約4萬字),就送給打字員打印。打印好了,取回打印稿校對。校對時還要修改,他總是自己校對,再送給打字員修正。這樣反復三遍,才算定稿。他花100元買了70本方格稿紙,到2012年底脫稿時已全部用完,他的手寫稿厚度也“長”到半米高。

  1998年龔小元突發(fā)腦血栓,“栓”的部位是右臂,出院后兩年不能握筆寫字。后來鍛煉得能寫字了,但很慢。

  慢,就用時間彌補。在村志撰寫期間,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志稿上。寫作高峰期時,多半早晨4點鐘起床,趁精力充沛寫幾個小時,下午再寫幾個小時。有時寫得頭腦發(fā)漲,眼前像蒙了一層霧,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他身體不好,隨時都可能“出問題”,而一旦“出問題”,修村志就可能半途而廢,這決不是他想看到的。畢竟寫村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只有“只爭朝夕”!

  如此,經過6年的嘔心瀝血,《南村古鎮(zhèn)志》終于完成并出版。

  村民:親切、接地氣

  近日,南董村委會將村志分發(fā)到戶,還郵寄給在外工作或經商的村民,大家對這本書反響強烈,村民直呼讀著親切、接地氣。

  河北貯昊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銀鎖是南董村人,早在幾十年前就到外面工作。他為村志編修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從搜集資料到編輯出版,都離不開他的努力。拿到這本書后,他激動地說,這本書成了他回憶故鄉(xiāng)的精神寄托,對于了解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人有著很大幫助,“有了它才發(fā)現,原來我的故鄉(xiāng)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李銀鎖了解到,因為編修村志,離別故鄉(xiāng)幾十年甚至遠離故鄉(xiāng)到國外的人,聽聞故鄉(xiāng)修史也紛紛趕回故鄉(xiāng)探望,“村志是我們大家的歷史,每個村民都責無旁貸,它增強了我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許多因村志而歸鄉(xiāng)的商人,不忘故鄉(xiāng)的鄉(xiāng)情,有的還要對故鄉(xiāng)進行投資。

  此外,村志記錄了歷史長河中的村中名人,給村里的年輕人提供了學習和奮斗的榜樣,同時,年輕人還能從村志中繼承好的村風村俗、家風家訓。

  專家:規(guī)范、嚴謹、翔實村志水平省內一流

  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介紹,龔小元主編的這本村志他看過了,這是石家莊一帶少見的一本大書,在河北省范圍內也是一流的村志,也是河北省范圍內最詳實的村志之一。所以在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表彰中,《南董古鎮(zhèn)志》被評為首屆河北省優(yōu)秀村鎮(zhèn)史志。

  這本村志資料極其詳實、全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可見在編修時是下了極大功夫的。它不僅記錄一個村莊2400年的歷史,尤其詳盡記錄新中國成立以來,南董村數十年來的巨大變化,幾十年以后對于了解研究冀中平原村落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很大的價值。編村志要發(fā)揚龔小元精神,學習效仿《南董古鎮(zhèn)志》的規(guī)范、嚴謹、詳實。

  還有專家表示,村志是中華歷史與文化的源泉,不過現實情況是編修村志的村鎮(zhèn)很少,而且那些見證村鎮(zhèn)歷史的老人已不多,所以這位專家呼吁有條件的村落要進行搶救性編修。

 

相關新聞:

藁城宮燈:在創(chuàng)新中綻放光彩魅力

石家莊市藁城區(qū)構建京津產業(yè)承接平臺

藁城區(qū)梅花慘案紀念館舉辦“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藁城區(qū)傳授系統(tǒng)農技知識培養(yǎng)新型職業(yè)農民

藁城區(qū)實現農發(fā)助力現代農業(yè)建設

責任編輯:美景
0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一切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網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冀ICP備09014245號

未經河北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違者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