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尉遲國利 通訊員李慧冉)火樹銀花不夜天,花燈燈謎紙上言。為迎接元宵節(jié)的到來,灤平縣開展了“我們的節(jié)日——非遺鬧元宵”系列活動,讓百姓在猜燈謎、剪花燈、看掄花中,度過一個祥和的節(jié)日。
在灤平縣融媒體中心一樓問政大廳,從各學校招募的小學員,一邊觀摩剪紙手法,一邊剪著自己手中的彩紙,看著一張張彩紙在手中逐漸變化成形,小朋友們直呼神奇。活動中,孩子們深入了解了剪紙藝術的歷史文化和元宵節(jié)的文化內涵,體驗了剪紙和猜燈謎的樂趣,還收到了“宮燈”剪紙節(jié)日禮物。
小學員們展示剪紙作品。河北日報通訊員李慧冉攝
夜幕降臨,花架上的兩個花筒開始轉動,初時火花閃閃,接著鐵花飛竄,在人們的吶喊和加油聲中,金色的鐵水呈圓形旋轉并向周圍飛濺,交織成耀眼的光環(huán),好似一個巨大金缽倒扣于大地上而發(fā)出萬丈光芒……除了剪紙藝術,掄花表演這幾天正在火斗山鎮(zhèn)大店子村精彩上演。
已有300多年歷史的掄花表演。河北日報通訊員梁志清攝
掄花屬于民間花會中的一檔,當時是為了祈愿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免于火災而祭祀“火神”。后來,掄花逐漸擺脫了過去的神秘色彩,成為村里人喜愛和珍視的傳統(tǒng)習俗,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光陰荏苒,時代變遷,這一技藝薪火不絕,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2014年11月,“掄花”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