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又要來了,這個由電商一手締造的購物狂歡日歷經(jīng)8 年時間,已經(jīng)深深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提起“雙十一”,你首先會想到什么,光棍節(jié)還是購物?“雙十一”臨近,大家不再像以往那樣,把精力集中在光棍節(jié)上,而是轉(zhuǎn)移到了購物上。身邊聽到的最多的對話就是“你打算‘雙十一’那天去搶什么”“為什么不等到‘雙十一’那天再買,那天便宜”。到底是從什么時候起,11 月11 日,從一個普通的日子,變成了億萬網(wǎng)民的“瘋狂購物節(jié)”?
如此瘋狂的網(wǎng)購,讓很多人晚上期待開搶,期待低價,期待這一天的到來。身邊也有很多朋友,相約等待“雙十一”,特價的確是可以買到許多價格較低的商品,但仔細一想,有多少東西是你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東西是因為你看到價格很低去搶購,但是買回來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不需要的?當你在盡情地淘寶的時候,你做到理性消費了嗎?
“雙十一”過后,身邊許多人都在抱怨“當時我怎么會買這個啊,根本用不著,肯定是當時看它便宜就買了”,這樣算下來,由于買了太多不需要的東西,最后購物所花的錢往往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粗淮蠖褍r格低廉又用不著的東西,許多人都會感到很懊惱。在行為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詞來描述這種行為,叫做“購后認知沖突”,而這主要是由于非理性消費導致的。
怎么樣才能做到理智消費?這也許是很多人心里共同的疑問,筆者認為記住三條原則也許能幫助“剁手族”們少花些冤枉錢,多買到自己實用的東西。
首先,消費要趨向理性。網(wǎng)購雖然快捷方便,商品種類齊全多樣,供消費者選擇的空間和自由很大,但是由于不是實際選購,不能親自感受商品的質(zhì)地和材料,在選擇上會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網(wǎng)購時,會因為視覺沖擊而盲目選擇,導致消費的不理性。
其次,消費要合乎需要。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里剩余的錢多了,就會消費自己實際并不需要卻又特別喜歡的東西,造成沖動消費。因此,消費要以自己的需要為前提,作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雙十一”這樣的促銷日里,消費者可以選購一些性價比高的。
最后,消費要遵循適當原則。網(wǎng)上購物因為并不能看到實物,所以購買某件商品的主要信心來源于購買相同物品人的評價?粗u價多而且都是好評的時候,就會增加購買的信心。面對這樣的情況適當消費是很重要的。
其實選擇越多未必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半p十一”要到了,網(wǎng)上的東西種類多,價格低,但我們不能被低價格沖昏了頭腦。做為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我們要時刻明白自己的需要,并且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挑選最好的。東西,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王子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