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吹過潮白河的微風帶著一絲涼意。隔河相望的北京通州與河北燕郊開始慢慢從睡夢中蘇醒,通燕高速公路上的車流開始繁忙起來。
3月27日6時45分,家住潮白河東岸美林灣小區(qū)的張金貴和張歡夫婦準時出發(fā),他們要開車從燕郊到北京換地鐵上班,35公里的上班路大約需要70分鐘。
每天,有數十萬名跨省上班的人在交通早晚高峰時吹響“集結號”,他們就是其中一對。“燕郊到北京的交通方便得很,生活也蠻愜意!”跨省上班已有12個年頭的張金貴親歷了這段幾經提速的“交通發(fā)展史”。他說,剛通公交車時,人少車也少。為了多拉些人,一趟公交車要在燕郊繞上20多分鐘才往北京開。如今,公交車已開通11條線路,每天往返車輛超過2000個班次,站點和路線也在持續(xù)完善。通燕高速、京平高速、通勤列車……一個個變化都在為他們的“雙城生活”加油提速。最近,一種“私人訂制”的公交班車也應運而生,不少人已經享受到了“家門口上,單位門口下”的點對點服務。
同樣緊鄰北京,涿州和北京的交通也在提速。從北京西站乘高鐵到涿州只需20分鐘,也就“喝一杯咖啡”的工夫。家住北京,在保定涿州工作的邵海燕體會頗為真切。之前,小邵上下班主要乘坐的是京涿區(qū)間運行的838路公交車,一趟下來約2個小時。如今,坐高鐵上班的她“連盹都不敢打”,一上車就得注意聽廣播,生怕坐過了站。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推進,在方便候鳥們“雙城生活”的同時,更讓這些區(qū)域的百姓得到了實惠。如今,看病、逛街、短途旅游去北京,度假休閑去燕郊、涿州等地的人越來越多。賈小鵬是土生土長的燕郊本地人,他說:“燕郊到天安門直線距離才30多公里,開車40分鐘就能到國貿,這兒跟北京沒啥兩樣。”交通狀況的改善吸引越來越多的北漂在這里落戶,也讓這座曾經的“睡城”多了幾分家的味道。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步伐的加速邁進,無疑造就了“雙城生活”的提速,F實中,“雙城生活”的便捷正悄然“淡化”著行政區(qū)劃的界限。從持續(xù)改善的交通狀況和遠景規(guī)劃中,更多普通百姓看到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為他們帶來的新希望。
在涿州東站等待高鐵的邵海燕。高鐵速度不僅“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更拉近了家的距離。
北京和燕郊間公交車班次迅速增加,但對于30萬跨省上班的人群來說還是不能避免擁擠。
北京東直門醫(yī)院專家許家駿正在涿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坐診。河北人到涿州找北京專家看病,甚至北京郊區(qū)的患者也趕到涿州就醫(yī)。
周末的潮白河畔格外熱鬧,不少北京的人帶著家人到這里休閑一下。放放風箏、跑跑步,盡情享受遠離城市喧囂的愜意。
位于涿州的采摘觀光園緊鄰高速公路,不少北京游客來這里休閑度假,觀光采摘。
住在燕郊的人們常到京冀交界的潮白河河床臨時路散步。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建徐尹路潮白河特大橋,建成后燕郊至北京東六環(huán)只有6公里車程,并可直通東四環(huán)。
北京國貿橋下車輛川流不息,上班族們擁擠在路上趕著回家。張金貴和愛人張歡選擇錯峰回家,他們把這段時間用于逛街、吃飯、看電影等,享受京城的休閑生活。
本報記者 趙威 通訊員 鄭珂炎 攝影報道
相關新聞: